重提郭沫若的成绩单

                重提郭沫若的成绩单

        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向人们展示了郭沫若先生中学时的两张成绩单,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三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生理等比较优秀。

        “如果在今天,郭沫若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考进大学的,即使考上了,家长和学校也一定要他上理科。一棵大师苗子肯定会被‘善意’地扼杀了。”朱清时笑道:“谁能想到,郭老后来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考古家?‘从小看到老’这句话不一定靠得住啊!”

        朱清时指出,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已经使基础教育畸形。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没有希望。到了大学阶段在开始从头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晚矣!

        其实类似的呼唤一直不绝于耳,人们期盼看好的素质教育也日渐成了应试教育的点缀了。我们焦急而又无奈。我不知道这次重提郭沫若的成绩单之事能对教育改革有着怎样的影响。或许改革总是渐进、曲折而又漫长的。

        我们所进行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缺乏耐心和等待,教育只是为了应试,除了应试,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学习差就是差生,差生在学校里备受歧视。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其实是不平等的教育,是一种人上人或人下人的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教育的本意应该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有更好的发展。然而,我们却用一把尺子(单纯的分数)衡量个性各异的人才,实际上我们所进行的是淘汰人的教育。

        因此,郭沫若在今天连大学都考不上,也是很“正常”的。现在许许多多“郭沫若”不也在落榜,缺乏深造的机会,人才被埋没了。而谁敢说自己进大学后会成为“郭沫若”第二呢?

        一切还是靠机缘和自己的努力吧。

        现在,我们教师所能作到的是就是面对现实,立足实际,对学生有更人性化的关怀,尽可能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各方面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即使他的学业成绩不怎么样,他应该不受到任何的歧视,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自然地受到关注、尊重、关爱、赏识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有种好的感觉,都能信心十足地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多样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提郭沫若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