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投资,不是谈钱

最近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少了很多出差,多了很多时间,于是,除了陪娃,还花了一些时间在投资相关的事情上,看了一些图书资料,梳理了一些逻辑,趁着最近股市的热度分享一下,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多写写。

  • 投资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而每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源都很有限,所以要想清楚: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打算放弃什么。

  • 资源显然不仅仅是钱,我想有这么几大类:内生资源(平安喜乐,身体健康)、社会资源(人脉,社会关系)、客观资源(钱及各种相关资产,时间)。

  • 从我们步入社会开始,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所以时间是最基础且公平的资源,而且,年轻时的可支配时间最多,于是,最早的几年我们要用时间来换钱和人脉等等,记住这个公式——时间总价值 = 可支配时间 * 单位时间价值。

  • 任何时候的关键点,是让自己的核心资源增值,所以,钱太少的时候,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狭义理财投资上并不划算,而应该让自己拥有的比较多的资源——即单位时间,越来越值钱。

  • 而对于钱,越是生命早期,我们越应该找一个简单的模型去解决,比如“智能定投被动指数基金+止盈”。括号里的每个词都可以展开说,但不是这篇的重点了。

  • 人到中年,绝大多数人会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然后,出现两个危机:第一,单位时间的价值增长碰到瓶颈;第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长度变短。反之,这时候,其他资源有了一定的积累,于是,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让钱自己增值的问题了。

  • 不过,除非你打算专职做狭义的投资,否则我还是建议花点时候研究完毕后,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然后再把时间抽回来,花在其他地方,比如继续探索职业第二春,年纪再大点的,去追求内生资源的增值也是极好的。

下面说点和钱有关的投资:

  • 关于资产配置,想做好的话,得拉长时间尺度看,至少二三十年,我感受到的两个关键:第一,时间会把风险和波动抹平,想要高收益,又不想要高风险,也有办法,就是得有耐心;第二,资产配置和个人的生命周期要匹配(青年、中年、老年……),动态调整。

  • 上面说到耐心,有时候真是你能不能活得足够久,等到价值回归的问题,于是,对身体的时间投入也是必须预留的,而且也需要有耐心、坚持。嗐,又和钱没关系了。

  • 还是资产配置,有那么多说法,你不知道哪个好哪个坏,没关系,我们不用非黑即白,评估一下你更相信哪个就好,然后,按相信程度来配置,四六开或者三七开什么的。

  • 如果你有固定的工资收入,那也可以看做一笔固收,可以统一考虑进整体的配置。

  • 和做产品创新一样,投资也应该先Paperwork、再Prototype、再Product……千万不要一上来就All in。怕错过机会?回到上面某一条,拉长时间尺度看,以后的机会有的是。

  • Paperwork阶段,要弄懂才尝试——任何资产,碰之前都要想清楚赚的是什么钱,利益相关方赚的是什么钱。比如,公募基金经理赚管理费,所以他想把规模做大,私募基金经理赚carry,所以会冒进,他们与投资人的利益并不一致。

  • Prototype阶段,要做一个闭环验证——建立规则,观察仓,调整规则,逐步上量。

  • 最终你重仓了什么,背后反应的其实是价值观:资产都在国内,意味着你看好国运;投被动指数,意味着你相信市场有效性;投主动基金,意味着你相信牛人;投量化,意味着你信仰算法;投个股,意味着你相信自己……当然,在投资上,这些价值观也不冲突,也可以分配个比例。

  • 承认自信、妄念的存在,但依然是控制好比例即可,划一个不超过5~10%的资金池子,去满足操作欲也没什么不好。

  • 以上说的这些投资,不管是什么类型,你还都只是“买家,如果你能做成“卖家”,比如拥有一家可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那又是到了另外一个层次。

就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投资,不是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