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复盘》糟糕阅读体验剖析为何写作需面向读者?

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复盘》糟糕阅读体验剖析为何写作需面向读者?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与读者互相看见,互相交流的过程就是双方都获益的过程。作者看见读者,写出更有互动感的文章。

对读者来说,读到有用且喜人的文章,他的阅读体验更愉悦,更有益于身心。


文/七彩霞衣

昨天刚刚结束了《复盘》这本书的阅读,熟悉网络知识的小伙伴应该有所了解,现在“复盘”这个概念可谓是铺天盖地、无所不在。

可想而知,《复盘》毋庸置疑,肯定是本好书。思想性、逻辑性都非常的棒。

01 这么棒的书,却挡不住糟糕的阅读体验

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的阅读体验,非常非常的糟糕。我是在一边读书,一边打哈欠的状态下把它读完了。就差一点没到头悬梁锥刺股了,无论如何也止不住睡意。

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画面:作者站立在高高大大的讲坛上,高屋建瓴,夸夸而谈。而我就是台下万头攒动的小黑点中的一个。

他既不跟我平等,也不跟我交流。两眼四十五度仰望天空,跟我没有任何的目光接触,没有任何语言情感的交互。

他和书与我隔着十万八千里,我是一路硬着头皮读完的。

02 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

于是我反问自己,为什么阅读体验这么糟糕?

想起我前一阵子读舒明月的一本书《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书的结尾有一篇文章,标题为《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

她在书里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与读者互动的方式。

不要采用那种临花照水、顾影自怜的态度,除非你是绝代美人。也就是说,除非你文章写得出类拔萃,出尘脱俗,一等一的好,否则就不要用这样的态度来写作。

我觉得,即便文章真的出类拔萃,比如这本《复盘》,如果没有面向读者,依旧给不了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

这段时间我还阅读了别的书,比如美国人写的红了很多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卢梭的《爱弥儿》还有卡内基的《沟通与人际关系》。

这三本书也都算是论述性方法类的著作,作者都会采用跟读者互动的态度写作。

他介绍一些情况,比如写完但丁神曲目录,预料到读者读完了,跟你说,其实只是阅读这个目录是无法得到全书的精华的。

卢梭会跟你说你看我的爱弥儿他现在怎么怎么样了啊,会做什么了,关于他你是怎样想的?

卡内基会问你,你觉得李将军看到林肯这封信会有什么反应呢?

阅读他们的书,会感到他们时不时的就会跟你互动,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平等和亲切,就好像在跟一个朋友聊天一样。

这才是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啊!不要让读者觉得无聊打瞌睡,跟他们互动起来,让他们觉得你亲切,有趣,好玩。

而《复盘》这本书,丝毫看不到一点点这样的感觉。我有时候甚至揣测,得有多讨厌读者才能把包括案例故事在内的整本书都写得如此的无聊!

或者,他不是因为讨厌读者,只是因为学历也高,思想也好,太高傲了,不愿意步入下尘,与读者在一起。

03 所有的人都希望被看见

我再进一步问自己为什么,因为书里说了要问5why,问5层为什么?我就问为什么写作一定得心里有读者?

我就想起昨天看《奇葩说》有一期请到的是心理专家和作家武志红,他说:人的生命能量分为两种:好的能量和不好的能量。当生命能量被看见的时候就成为好的能量。不被看见的就成为不好的能量。

这个心理学上有“看见”这个说法。育儿理论也有,比如在带孩子的时候,摔倒了孩子哭,不给孩子买玩具孩子闹。让人觉得很烦。

有时候未必摔得真疼,也未必他要买的玩具你一定得买给他。很多时候孩子的需求是被“看见”:妈妈,我摔倒你看见了吗?妈妈,我伤心你看见了吗?妈妈,我生气你看见了吗?妈妈,我失望你看见了吗?

只要你眼里心里看见了,哪怕问题没有解决,孩子的哭闹就停止了,情绪就好转了。

这一点延伸每个人底层的需求,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被肯定被重视,像卡耐基说的,每个人都希望体验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你看见我重视我,我就感觉很舒服。你目中无人看不见我,我就会感觉不爽。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我读《复盘》体验糟糕。因为我没有感到自己被看见,所以碎了一地的玻璃心。

作为一个作者,面向读者的写作就意味和你看见了读者。只有你看见了读者,抱着跟他们互动跟他们交流的心态来写作,才能写出平易近人、亲切温暖的文章。

而当我们作为一个读者,被作者看见,文章或者书有跟我们互动的意向,我们才觉得书好看,阅读体验非常的棒。抱着书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

04 相互看见的作者和读者是一种双赢

读者阅读书或文章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被看见了,作者在想着我,照顾我的感受。读者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

反过来,他就会去关注作者,他也看见了作者。

比如说大热的公众号咪蒙、六神磊磊读金庸,还有我喜欢关注的影评公众号,毒Sir、电影最Top等等。

都是读者感到被看见,然后看到作者,跟作者建立连接之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互相看见彼此之后,作者和读者的连接越来越紧密。读者就会给作者留言谈自己的感受,甚至给出特别棒的建议。

这时读者就会反过来影响和促进作者。作者看到读者的留言和建议,就会去反思自己的文章。当读者留言说哪一点让他感触深刻,作者就明吧了:哦,原来他从这一点体验到这些的。

那我下一次如何把类似点表现的更好,从而让读者的感受更深刻呢?在反思的过程中,作者的写作水平,与读者互动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好。

作者与读者互相看见,互相交流的过程就是双方都获益的过程。作者看见读者,写出更有互动感的文章。

对读者来说,读到有用且喜人的文章,他的阅读体验更愉悦,更有益于身心。

除非不得已,谁愿意读长篇大论无聊至极的文章啊?!

接着读者看见作者,回应作者,给出他的想法和建议。作者吸收建议想法,写出更好的文章。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互动的循环,可以说是作者与读者“双赢”的过程。

04 作者读者彼此看见互动是一种双赢

最后我想强调下“双赢”这个概念。我们的学校教育是没有Team Work(团队协作),Win-Win(双赢)这样的概念的。

我们强调最多的就是竞争。上学的时候,历次考试,各种比赛,你第一我就得屈居第二,你冠军我就只能甘拜亚军。

上学的过程始终都伴随这种激烈的竞争和淘汰。名额永远是有限的,你考上的我就一定落榜,你上台了我就必须下台。似乎生活到处都是你成我败、你死我亡这样的“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

这样的观念深入我们的血液,导致我们很难与人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良性互动。

打开眼睛你会发现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机会不止有一个,路不仅有一条。人们完全可以在相互促进中一起成长,一起往前走。

成人的世界,大多数的合作都是双赢的结构。一件事我做好了,别人从这件事受益,我再从他的收益中再受益,双方如此往复循环都变得更好。

就像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一样,最终,作者成为更好的作者,读者读到更好的文章。

推广开来,不管是写作也好,学习也好,甚至工作,甚至育儿,要有这种天下大同,欣欣向荣,大家一起往前走的双赢观念。

有了这种观念之后,你就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开阔而明亮!


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复盘》糟糕阅读体验剖析为何写作需面向读者?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复盘》糟糕阅读体验剖析为何写作需面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