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偏偏生来不公

      看到一则教育类公众号上的短文,讲的是由《开学第一课》引申的中日教育思考。文中分类分点讲了日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期望从文中提及的日本教育与自己产生思想碰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可读完之后所引发的思考,并非单方面的学习彼之所长,反正有股说不出的苦涩。

      说起日本,这个和中国有千丝万缕关系的隔壁国家。从最初的受中国文化传输的东洋岛国,再到炮火年代的军国主义肆虐它国,再经历战后复苏至世界经济第二大体被美国提息打压。虽然经历了日本丢失的二十年,但日本无论国民物质水准,科技水平还是有名的匠人精神,工匠精神等等的文化传承。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生生不息的传承打造着本国文化,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教育理念先进之处。

      日本家庭和学校社会都在磨炼孩子的独立性,包括自己上学,自己搬运、分配食物,垃圾分类,收拾餐具甚至部分做菜的蔬菜都是自己种植的。这种从小便培养生活技能的教育理念值得每位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学习。回想我先后从事过的两所学校,第一所是私立学校,可想而知校车接送,就餐是走到食堂有阿姨打饭剩菜,就寝是有阿姨帮忙清洗衣物。第二所是公办学校,因为学校条件限制,除了一年级之外的其它班级只得在教室用餐。正因为这个“条件有限”,每班安排了学生去食堂搬餐具,当然分发饭菜,饭后打扫卫生这些项目必不可少。恰好,食物残渣等回收涉及了垃圾分类,也就有了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反而是条件有限的公办学校,歪打误撞的走了独立教学的路。

      文中另一个观点是责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责任。我在公办学校之后担任了班主任,给孩子们灌输的其中一个观点便是为班级做贡献。我想在每所学校的每位教师都会教孩子们班级责任和做贡献的思想。大扫除活动,每日值日活动都锻炼了孩子劳动贡献力,仅仅私立学校为了学校面貌更好迎接家长、学生的缘故,开学时是老师们打扫教师,分发书本。而公立学校少了所谓的面子工程,能让孩子参与到打扫自己桌椅,分发书本中来。倒是社会公益类活动,又能力的私立学校会做的更好。可惜受限制条件和时间等多方面限制,更多的学校只能将社会活动流于形式。

      日本教育中磨砺教育更是众说纷纭,日本教育会让孩子在冰天雪地中挨冻,大冷天光膀子跑步。虽然说这种强行营造机会吃苦很磨炼意志力,也锻炼了体魄,可也不能确保每位孩子都是能经受此类“野蛮式”磨炼的。换到国内学校,学校有心想锻炼孩子也不敢用极端的方式。

      我倒是觉得恰当的机会,合理的磨炼是有必要的。我是被迫经历了类似吃苦的磨砺教育,从小学开始便在私立学校就读的我,哪怕经历了军训吃苦终究算不得改变环境式的吃苦。等高考不理想去到了北方,偏偏学校宿舍条件和原先从小的生活环境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挨完大学之后,我才忽然意识到我对物质条件并没以前娇生惯养时那么看重了。磨砺教育更多的应该交给家庭,让父母有分寸的开展。

      当然日本教育中给孩子灌输的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等等其它细小入微的思想是我们普遍学校教育所没足够重视的。但让我胸口一沉的是,从上文中写到的我就职过的两所学校。反而是公办学校因为条件有限误打误撞的生活教育更为直接,其实很多公立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往往回家不做作业,要先照料家长伙食或是照看弟弟妹妹。这些孩子从小就在被动的经历磨砺教育,动手能力可能会比娇生惯养的孩子来的强,可偏偏有时候因为各种家庭教育的偏失导致学业不佳。

      世界生来就不公平,希望身为教师的自己能尽量给身边的孩子公平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偏偏生来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