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重点

文章目录

  • 第一章 电子政务概要
  • 第二章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
  •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
  • 第五章 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重要的一章)
  • 第六章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
  • 第七章(重要)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 第八章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 第九章 中国政务法制建设
  • 第十章 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 第十一章(重要)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
  • 第十二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 专题:[数字广东:](http://www.gd.gov.cn/zwgk/zcjd/wjjd/content/post_162034.html)

第一章 电子政务概要

  1. 电子政务是什么?
  •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广义电子政务的范畴,应包括所有国家机构在内; 而狭义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直接承担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的各级行政机关。
  • 电子政务是政府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改革。
  • 本书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的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和结果。
  1. 电子政务的实质
  • 电子政务是由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引发的一场政务活动的变革。电子政务既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改革政府体制机制形成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这就是电子政务的实质。
  • 电子政务覆盖政务活动的全过程
  • 电子政务是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
  • 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
  1.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不同/相同,以及优缺点)
  • 分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信息的针对性和相关性问题,解决不同性质和价值的政务活动的领域区分问题的模式。
  • 集成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信息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共享性等主要矛盾和问题,以获得信息技术提供的更高社会效率的基本手段。它是电子政务基本模式的最为基本的手段。
  • 知识应用模式是电子政务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基本要求。分组模式和集成模式解决的是电子政务中信息的交换、组织和提供过程的问题,这两种模式还不能根本解决政务信息的价值实现问题,因此,电子政务模式中还需要一个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机制或模块,才能支持政务的运作
  1. 电子政务的发展周期
  • 孕育期、导入期、发展期、成型期、拓展应用期
  1. 国外电子政务有哪些经验与启示?****(重要)
  •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并注重绩效评估
  • 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 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内容服务为驱动
  • 制定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 强调个性化服务、技术上强调简洁,高效、易操作
  • 对网站服务效果加强检测和评估,并不断创新加以改进
  • 多管齐下,照顾边远地区,缩小数字鸿沟
  • 消除信息孤岛,统筹规划,建立一个整体的政府服务网站

第二章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

  1. 电子政务的生命周期(国外是5个阶段,中国是4个)
  • 初始期、起步期、发展期、整体发展期(中国没有孕育期)
  1. 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 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逐步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权利和自治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节约人力和经费,减小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作模式。
  • 使公众可以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核心理念就是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就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 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使社会公众更好地参政议政——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拉近了政府于百姓之间的距离,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和社会管理的能力
  • 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1. 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
  • 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促进了经济发展
  •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 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 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
  • 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
  1. 中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很重要)****——“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2. 战略目标/任务
  • 总体目标: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要使“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密切结合,网络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 **阶段性目标:**其核心是“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内容太长了,呜呜呜)
  •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作用,更加注重对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深化应用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需求,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动信息化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
  • **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任务。对确定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有规定性的影响

(1)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智利能力
(3)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
(4)完善宏观调控——完善财政、金融等经济运行系统,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检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 实施策略
  • 服务与应用系统建设——以服务对象为导向完善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对业务发展作出优先选择;突出应用效益,强调系统整合
  • 以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作为建设主线——信息的采集和更新;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基础信息资源
  •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使用效益——建设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 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
  • 改进管理体制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1.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2. 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影响——行为方式(基础能力得到了延伸和增强;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素质能力(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公众回应能力;领导者专业化)

  3. 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影响政府决策目标;削弱以至取消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有助于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4. 对行政方法的影响——改善现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

  5. 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中间管理层缩减;管理幅度增宽;行政组织绩效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6.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特征

  • 知识化
  • 信息化
  • 虚拟化
  • 数字化
  • 全球化
  • 集成化
  • 敏捷化
  • 科学化
  • 规范化
  • 人本化
  1. 电子政务促进或引发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有哪些)
  • 一些感觉要背的: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的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政府,即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得到服务的政府。改变政府的职能,建设导航型政府;改变政府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革新,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
  • 政府权利体系再构建
  • 政府组织结构更新
  • 政府管理方式转变——集中权威走向分权民主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

  1.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
  • 民主理念
  • 法制理念
  • 公平理念
  • 科学理念
  • 责任理念
  • 服务理念
  • 效能理念
  • 系统理念
  • 创新理念
  • 安全理念
  1. 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 对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硬件:技术设备、办公自动化;软件:思想观念、公民从被动者变成主动者,与政府积极交流
  • 对传统行政职能的挑战——政府决策从互联网收集信息;政务公开受民众监督
  • 对传统行政组织的挑战——计算机的帮助下,政府内部的交流变成了水平形;行政组织由繁到简,提高效率
  • 对传统行政人员的挑战——要善于创造性学习;不但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学习能力

第五章 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重要的一章)

  1. 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功能、目标和定义
  • **定义:**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办公人员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等先进的设备结合起来,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 **基本任务:**使人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各种信息通信设备完成对部分办公业务的高速处理,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质量,方便管理和决策的目的
  • 目标:
    • 第一,通过建立内部通信和信息发布平台,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实现信息共享;
    • 第二,实现收、发文管理,文件管理等办公活动的无纸化和工作流自动化;
    • 第三,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
    • 第四,实现事务处理与管理的的自动化。
  • 功能:
    • 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 具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
    • 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的共享能力;
    • 优化政府的工作流程;具有完备的安全特性
  • 特点
    • 在使用对象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定位比较广泛;
    • 在功能范围上,较为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包括传统的公文处理,还会包括文档资料管理,各种行政事务处理功能,日常办公管理功能,以及辅助领导决策的功能;
    • 在信息内容上,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管理事务管理信息,而且可以和具体的业务系统相结合,直接对业务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兼顾到了决策信息的管理;
    • 在表现形式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以Web端作为普通客户端,通过Web端让普通用户直接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这种开发模型也具备了相当的灵活性、安全性。
  1. 我国在办公自动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理论、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等认识上的误区。
  • 部分政府部门往往将建设重点放在系统的搭建方面,而忽略了系统搭建后的应用,以致应用系统难以达到最佳的应用水平,发挥不出应有的实际应用效果。
  • 建立系统时贪大求全,把大量的资金盲目投到购置一流的设备上,从而使软件系统的应用开发往往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而更多的应用软件系统虽然建立了,却又不重视对它们的应用和推广。
  • 缺乏交流的氛围和环境,全国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指导力量和力度不足,使有些部门处于半自流的状态。由于交流不足,低水平的重复设计、重复开发普遍化,许多部门都在不断地重复这样的过程,做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犯同样的错误。
  • 在文档、流程、管理、监督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 政府活动电子化的呈现方式
  •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政府知识管理系统
  1.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P90
  • 定义:
    • 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以数据仓库为依托,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决策活动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以模型库系统为主体,通过定量分析进行辅助决策
    • 决策是核心,所以政府很重视
  • 特点:
    • 是支持而非取代决策者,强调的是决策效果而非效率。
    • 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
    • 允许用户试探几种不同的决策方案。
    • 具备决策支持模型的管理功能。
    • 把数学模型或分析技术与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结合起来。
    • 系统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
    • 系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有较高的灵活性、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环境和用户的需求。
  • 应用:
    • 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能够为政府提供各种决策信息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最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 电子政府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集成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工具,它从政府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多级政府数据统计分析和政务信息发布的角度出发,以通用化的政府工作流程为依据,通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方式构建出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软件体系和应用模型。电子政府决策支持系统在降低用户信息处理的劳动强度的同时,突出了信息对领导决策的重要作用。
    • 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政府机关办公决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直接为政府领导的日常办公提供有效服务;建立政府系统电子信息枢纽,通过广泛收集和加工处理各类信息,使领导全面及时地掌握各方面的动态;为领导提供高效、安全、灵便的指挥调度手段。系统建成后,政府机关将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服务的作用。通过对电子信息资源的科学化管理,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充分发挥系统网络在自动化处理日常政务和事务方面的作用。
  • 组件:
    • 数据库系统
    • 模型管理系统
    • 知识管理系统
    • 用户界面子系统
    • 用户
  • 结构:
    •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从建立政府数据仓库着手,利用先进的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为各级政府机关提供综合分析、时间趋势分析、预警分析等辅助决策信息,给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决策支持系统由原始数据层、数据仓库层、数据集市层及前端展示层四大部分构成。
  • 特色:
    • 个性化页面生成系统
    • 强劲的数据维护支持能力
    • 多维分析工具
  • 运行机制:
    • 智囊系统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制定各种可行的决策方案。
    • 智囊系统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平台将决策方案上报给决策系统(一般由负有决策责任的领导担任)。
    • 决策系统将根据信息系统生成的决策信息来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并生成必要的决策指令。
    • 决策系统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把决策指令下发给决策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
    • 在监督系统的监督下,由决策执行系统负责贯彻执行决策指令。
    • 决策指令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将通过信息系统反馈给智囊系统。
    • 智囊系统将根据具体情况向决策系统提供反馈信息或决策修正方案。
    • 决策系统针对反馈信息或修正方案确定新的决策,并下发执行。
  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P94
  • 政府信息资源的定义:政府信息资源是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直接影响的信息资源的总称
  •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义:
    • 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分配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状态,有效地对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政府机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内部办公成本。
    • 电子政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方式,使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直接架设于各种新型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网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 结构:
    • 电子信息资源库管理子系统
    • 办公业务资源管理子系统
    • 公众信息服务子系统
  • 解决方案:
    • 分布式处理
    • 信息采集与交换
    • 信息管理
    • 信息内容发布与利用
    • 安全维护
  1. 政府专用公务处理系统与通用公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定义、与公用系统的不同、以及三种集成
  • 集成方式
    • 用户界面的集成
    • 应用系统层面的集成
    • 数据层面的集成
  • 集成的两面性:
    • 一方面,通过集成讲不通类型的公务处理系统模块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共享与用户接口的统一
    • 另一方面,不同公务处理系统的集成将增加不同系统各功能板块之间的耦合度,为系统维护、升级、更新增加了难度

第六章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

  1. 电子化公共服务与传统公共服务的比较P110
  • 相同点:
    • 是大众化的服务,向公民普遍提供的
    • 基本服务,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需求的服务
    • 内容宽泛的服务。既要提供物质产品,又要提供非物质产品,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多
  • 不同点:
    • 电子化——最明显、最外在的变化,主要建立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平台上
    • 需求导向化——以公众的需求出发来设计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品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服务效益
    • 多样化——公共服务的方式多想话,不再是无可选择的被动接受
    • 便利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可以接入互联网,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服务
    • “无背景知识”化——降低了对服务对象相关背景知识方面的要求,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了服务的可获得性
    • 流程优化——流程简化;流程规范化
    • 低成本化——公众获取服务的成本降低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成本降低了
    • 智能化、个性化、自助化——
      • 智能化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的干预,使得服务过程更加规范、科学,对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节省成本有很大的帮助
      • 可以按着公众的个性化要求提供服务,增加了交互的友好性
      • 自主化使当事人可以更自主的作出决定,有效的保护了隐私,提高了满意度
    • 无差别化——需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消除数字鸿沟
    • 透明化——有助于消除公共权利滥用现象,树立廉洁的政府形象;可以消除不公,弘扬公正
    • 高效能化——综上所述,它是高效的

电子政务重点_第1张图片

  1. 电子化公共服务种类的划分,以及哪一种方式好?为什么? P113
  • 按服务对象划分 (公民、企业、服务对象)
  • 按具体行政职能划分 (海关总署、商务部、教育部等)
  • 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 按行政行为的性质划分(行政许可服务、行政征收服务、行政确认服务、行政给付服务、行政合同订立服务)
  • 按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单向发布、简单交互、在线应用、变革发展)
  • 按服务方式划分(网站服务、电话呼叫中心、微博服务、基于移动设备的服务)
  1.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从以政府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P125
  • 我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经历了“信息发布”阶段,正处在“简单交互”或“电子服务供给”阶段,并开始向着“服务整合”的目标迈进
  •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广度扩展。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扩展,电子化公共服务将同步实现服务领域、服务方式、服务提供者范围的扩展
  •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深度拓展。各项电子化公共服务切实以顾客为导向;切实使电子化公共服务产生比传统服务更加优化的服务特性;
  1. 创新发展我国的电子化公共服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P128
  • 要变革电子化公共服务内容的服务模式
  • 要重视服务设计
  • 要注重电子化公共服务资源建设
  • 要警惕“数字鸿沟”现象的继续蔓延
  • 要关注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成本控制
  • 要加强电子化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 要建立科学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第七章(重要)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1. 政府信息资源的含义以及其价值P134
  • 政府信息资源的含义: 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内容的总体,也就是可以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利用的信息集合,包括各种来源、各种载体、各种表示形式的信息内容。政府信息资源则是指政府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获取的信息资源。
  • 价值
    •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普遍应用,信息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资源在提高竞争力特别是获得竞争力优势方面开始显示出其战略重要性。
      • 信息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 信息资源在社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越发显著。
      • 信息资源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效用不可低估。
      • 信息资源对促进环境保护同样功不可没。
    •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资源
      • 政府管理职能按照功能性质的不同分为组织、计划、决策、控制、协调、指挥等职能,这些职能活动的开展和实现均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1. 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和电子政务的关系P138
  • 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现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发源地美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同“政府信息化”基本上是同义语。
  • 当今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和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它们各有自己的具体目标追求和内容,但又浑然一体,难以分割。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认识:
    •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和电子政务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支撑
  1.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P139
  • 统一规划,共建共享
  • 分阶段、分层建设
  • 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 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 充分发挥多种机制作用
  1.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P140
  • 进行政府信息资源规划
  • 实施元数据管理
  • 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级分类
  • 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 建设信息资源库等
  1.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P145
  • 以民为本的原则
  • 平等原则
  • 效能原则
  • 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要求相适合的原则
  1.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基本内容P146(步骤)
  • 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的参加者是广泛的,政府系统需要自己接收、加工、处理一部分信息,以及建立有关数据库或信息应用系统等,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由政府分派或者委托其他社会组织进行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也要满足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理需求。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信息采集
    • 信息组织
    • 信息检索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服务提供
    • 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
    •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实现方式和特色
  • 职能:规划、组织、监督、控制、指挥和协调等现代科学管理的所有基本职能,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6个职能4个主要)
  • 实现方式
  • 特色
    • 注重发挥政策体系的作用
    • 注重体现制度规范的重要价值
    • 强化服务而不是管制
    • 软硬兼施,强调“指导”
    • 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八章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1. 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
  • 人为因素:
    • 政务网域外部的:病毒破坏、黑客攻击,信息间谍等
    • 政务网域内部的:内部人员的恶意破坏、操作不当等
  • 技术系统因素:
    • 技术的复杂性、解决技术问题的复杂性
  • 安全管理因素
  • 自然因素
  1. 安全方面的需求
  • 保障电子政务整体有效运行和行政秩序的需求。
  • 保障基础设施安全的需求。
  • 保障电子政务系统运行安全的需求。
  • 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安全的需求。
  1. 电子政务安全目标P160
  • 概括为: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政务活动主体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应用与政务服务体系能够抵御侵害,并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等安全能力,保障政务活动安全。
    • 通过技术自主化保障安全
    • 保护信息资源
    • 持续安全保障
    • 电子政务功能指标
  1.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P162
  • 安全管理:
    • 国家层面的安全管理,这就是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由执法机关来监督实施;
    •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体系:
    • 一是通过建设电子政务的安全基础设施来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
    • 二是建立电子政务的技术保障体系,通过安全技术的应用和维护来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
    • 三是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进行安全管理;
    • 四是建立社会服务体系以实现电子政务的安全。
    • 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来统一规划,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法规、政策、标准、措施和技术,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安全防御体系
  1.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策略P162
  • 总体策略:
    • 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电子政务安全是关系到政府决策、行政监督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大事,必须由国家统筹规划,社会积极参与,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保障
    • 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电子政务安全必须采用法律威慑、管理制约、技术保障和安全基础设施支撑的全局智利措施,并且实施防护、检测、恢复和反制等积极防御手段
    • 等级保护、保障发展——根据不同等级的安全需要选择合适的安全机制强度和安全技术保障强壮性等级,需求一个平衡点。坚持十六字方针“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利用”
  • 五级安全保护(自主保护、指导保护、监督保护、强制保护、专控保护)
  1. 电子政务的安全保护技术、防范技术P168(注意区别)
  • 安全保护技术:
    • 数据加密技术
    • 信息隐藏技术
    • 安全认证技术
  • 安全防范技术:
    • 反病毒系统
    • 防火墙系统
    • 虚拟专用网络
    • 侵检测系统
    • 物理隔离系统

第九章 中国政务法制建设

  1. 电子政务立法的重要性P173
  • 首先,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各国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与此同时,信息社会也面临着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另外,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法的核心与首要原则。电子政务比其他信息化领域更加依赖于优化的法制环境。
  1. 我国电子政务法治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P187
  • 宗旨和原则: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务办公效率
  • 原则:
    • 以用户为中心
    • 突出重点、层层推进
    • 立足现实需求,保持前瞻性
  • 构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并保证各类法律之间相互支撑,实现协调和统一。
    • 制定以信息公开及隐私保护为核心的信息法。
    • 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同级和上下级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 健全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
    • 建立电子政务的监督与保障机制。
  • 具体立法方面的思考
    •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
    • 关于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
    •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

第十章 政府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1. 政府流程是什么、种类、功能、特点
  • **概念:**政府流程是指政府在实施管理时,为达成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
    • 政府流程是工作活动的集合。
    • 工作单元间有时间顺序的规定性。
    • 要针对每个单元指明具体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 政府流程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属性,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顺应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它的有利作用。政府流程最为重要的属性是:
      • 约束性
      • 确定性
      • 稳定性
      • 可操作性
  • 种类:
    • 依照其法定的效用,可分为强制性与选择性两种
    • 依照其效力范围,可分为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两种
    • 依照工作行为的性质,可分为立法性、执法性、司法性流程三种
    • 依照其精细的程度,可分为一般流程、作业流程、动作流程三种
    • 依照工作内容性质,可分为文件流程、档案流程、会议流程、信访流程、基建管理流程、物材采购供应流程、服务流程等
    • 依照各步骤运行的路线形式,可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复合型三种流程
  • 功能:
    • 在政府管理领域,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它们构成流程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使政府的各种输入转化为输出,使政府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 现代政府管理对流程,特别是确定化的流程(也就是管理程序)有着特殊的依赖性。
    • 是依法治国特别是依法行政所必需的。
    • 确定化的流程对保证政府管理自身的效率和质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特点:
    • 约束性
    • 确定性
    • 稳定性
    • 可操作性
  1. 电子政务对政府流程有着特殊的依赖性P201
  • 在职能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职能是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工作衔接大都要通过上一层级来安排、协调,因而管理成本高,费时、费力,工作时效性差,工作效能低;现代政府管理是一种依托信息资源的新型形态,政府管理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但在职能管理模式下,政府组织构成重叠、交叉的层级体系,这种体系非常容易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失真严重;
  • 现代政府管理是一种更加凸显政府社会责任的管理形态,需要政府完成从以管制为主到以服务为主的职能实现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但在职能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的管理者最关注的是不出现自己必须承担责任的结果,对那些决定着结果的过程往往视而不见,或者根本无力顾及,这会使得政府组织忽视“顾客”的存在,看不到现代政府管理不仅仅是管制,更重要和更主要的是公共服务,从而失去正确的目标方向。
  • 基于流程进行管理。与职能管理模式相比,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 组织结构优化
    • 注重过程效率
    • 注重过程控制
    • 突出管理的服务本质
    • 建立新型内部关系
    • 强调明确管理目标
    • 强调信息工具的重要性
  • 以上的简单介绍和分析已经表明,电子政务更加需要以确定化的流程作为自己存在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正是由于确定化流程的存在,才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有确定化流程的存在,电子政务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
  1. 政府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P202
  • 政府流程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对政府流程的筹划和确定化处置。由于政府流程的设计是一项有着特定内容、特定功能、特定规律性的活动,因此,需要遵行特定的规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包括:
    • 合法
    • 合理
    • 适应
    • 协调
    • 简便
    • 有效
  1. 政府流程优化的方法与技巧P204
  • 政府流程优化是指对既有流程的分析与改进。流程优化既是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流程设计的发展。不管我们是需要重新规划一个全新的流程,还是对一个既有流程进行调整和更新,实际上都会有一个基础,所做的设计工作基本上都是对自己既有流程或“惯例”或他人既有流程的分析改进,我们需要通过分析找出不足,通过改进来获得效果更好的新方案。在这个意义上,流程优化是建立流程的关键,问题由其发现,方法由其而产生
  • 进行流程分析改进需要掌握如下具体方法要点:
    • 政府流程优化前的准备工作
    • 政府流程优化中认识改进必要性的方法技巧
    • 政府流程优化中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技巧
    • 政府流程优化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重要)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

  1.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与特点P218
  • 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 国内 无纸化办公是初级阶段,最终目标是政府流程再造。
    • 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战略模式核心在于“电子化”,即不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目的是通过电子化推动政府管理的变革,以提高政府的效能。
    • 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重新设计政府的业务流程,以提高政府绩效。
  • 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 以公民、企业与社会等对象为中心的服务型行政。
    • 特点:电子政务的实施要以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为出发点,根据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来规划和推行电子政务,以弥补传统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不足,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它改变了传统行政模式的程序取向,将行政的价值和目的定位于公民、企业和社会提供便利、可靠、优质、高效、低廉的服务。
  • 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 从社会信息化视角看国家信息化领域的电子政务。
    • 特点:社会信息化是一个整体,电子政务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此电子政务模式的特点是作为整个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出现,并在国家信息化这个战略平台上实施的。
  1. 信息化战略(细节等很重要)P222,特别是指导思想与性质、目标、宗旨、措施等
  • 什么是国家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指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不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其实质是利用现代社会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最新开发的资源(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智能程度的过程。
    

    国家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 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性质

性质: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由定义中的进程得出对应的性质)

  • 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宗旨、属性、本质特征

宗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属性:必须有统一的规划和组织。
本质特征: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 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目标

目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 国家信息化的内容

国家信息化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 国家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 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

  • 未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 实施信息化战略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一个特定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和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
为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保证国家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按照承前启后、以点带面的原则,国家优先制定和实施以下战略行动计划:
(1)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
(2)电子商务行动计划;
(3)电子政务行动计划;
(4)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5)缩小数字鸿沟计划;
(6)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

  •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持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顺利部署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行动,需要采取这样一些保障措施:
(1) 完善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体系;
(2) 深化和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
(3) 完善相关投融资政策;
(4) 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
(5) 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
(6) 加强互联网治理;
(7) 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
(8) 加强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9) 完善信息化推进体制。

  1. 电子政务战略实施阶段策略(其中数字广东是并进模式P231,很重要很重要)P228
  • 分布式网络智能模式(DNI模式)
    • 将电子政务视为公共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 特点: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了决定电子政务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根据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电子政务由以下递进序列组成:
      1. 政府工作人员效率的提高。
      2. 部门中高绩效的办公自动化小组形成。
      3.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
      4. 政府信息资源数字化
      5. 开放的电子化政府形成
  • 建立-互动-处理-变革 模式(PITT模式)
    • 建立网站,下载、互动,政府采购、事务处理,重塑政府与公民、企业的关系。
    • 特点:PITT模式的基础是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模式。它以政府网站功能的扩展和完善过程为核心,以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作为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出发点,以政府系统变革为最终目的。
  • 网站建设为中心的模式(ASPA模式)
    • 通过电子邮件和局域网,跨部门信息交流,双向沟通,业务办理,电子投票,跨部门政府合作等步骤实施。
    • 特点:以网站的建设为中心,以网站功能的完善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
  • 香港模式
    • 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定的电子政务实施策略模式,通过额外的信息通道、政府服务、跨部门合作、全新意义政府几个步骤来建设
    • 特点:以网络增值过程为中心,以创建更高质、优效的全新政府模式为目标。
  • 并进模式
    • 适合中国国情的逻辑上有先后,实践中几个阶段同时开展的模式,强调: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化,平台化
    • 特点:将现实中依时间划分的电子政务发展历程进行逻辑上的重组,使其变成逻辑上可以区分先后但实际上可以同时进行的几个阶段,避免亦步亦趋,可以迎头赶上电子政务发展的潮流。

第十二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

  1. 发展基础:三个就好了(法律政策基础、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基础)
  • 电子政务的法律政策基础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动依法行政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电子政务的实现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因此,电子政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首先就是法律政策基础(法律政策基础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
    
    • 法律政策基础薄弱的影响(制约作用)
      1. 首先表现在无法可依、,使得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相应行政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使得行政机关为规避“违法”、“非法”而畏首畏尾,不敢作为
      2. 因无法可依造成社会公众的权益失去法律保障,政府相关行为的合法性遭到质疑。
    • 法律政策基础建设的意义
      1. 调整社会关系。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变,同时,也使得社会面临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挑战。大量原有社会秩序和政府管理受到了挑战,社会关系需要重新调整。
      2. 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和保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 电子政务的管理基础

与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基础应当具有如下特征:
** 树立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管理理念**
这些理念包括: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等十个主要方面,这些理念有着崭新的时代特征,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环境、传统政府管理职能、传统政府管理组织的挑战,更是对传统政府管理人员的挑战
熟悉并正确运用新的管理方式
1. 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将从典型的正金字塔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
2. 政府部门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间关系模式将呈现出信息传递流畅无阻、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特点
3. 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退居次要地位
4. 政府服务方式将化“静”为“动”,变“被动”为“主动”
5. 政府办公将出现“一网式”、“一表式”新模式

** 全面实施管理的规范化**
1.管理的制度化
2.管理的程序化
3.管理的标准化

  • 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基础
    • 电子政务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基础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源即信息的来源。可以构成信息源的是那些善于积累和存储信息的个人以及生产、制作、存储和传播信息的机构。丰富、稳定、可靠,分布大致均衡,保证信息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并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2.信息内容的质量确有保证,信息冗余度适当;
3.信息资源状况易于得到社会各有关方面的了解,易于得到有效的利用;
4.信息服务发达完善,使信息的获取、利用快捷便利,成本低,能满足尽可能多的组织和公民个人的需求;
5.保护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享有的信息获取权,使他们能公平、平等地享用有用信息,消除信息鸿沟;
6.信息资源可以在尽可能大的空间和人员范围内实现共享;
使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托既有信息创造和生产新信息的机制得到保持和持续改进,促进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增值利用

  •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还需要的努力

1.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源调查,准确掌握信息形成的规律和特点,以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保证信息能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并得到有效的积累。
2.要进一步广开信息源,增加各类信息的储存量,特别是电子化信息的储存量。
3.要充分发挥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培育信息资源市场,以市场的机制和力量促进信息资源基础的建设。
4.一定要以立法的、管理的、技术的手段真正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
要坚持以开发利用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
5.要坚持以开发利用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

专题:数字广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