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自卑与超越》

由此可见,错误的人生意义和正确的人生意义有各自的共同点。

所有的失败人群——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儿童、自杀者、堕落者、娼妓——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对社会的兴趣。

他们在处理职业、友情和两性问题时,不相信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加以解决。他们给人生划定的意义只是针对他们个人的,其他人无法从他们个人的获取中受益。他们成功达到目标,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优越感,这种所谓成功,其实只对他们自己才有意义。

例如,手持武器的凶犯承认自我感觉很强大,但显然他们不过是在为自己壮胆。对我们大家来说,仅仅持有武器就能抬高身价,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自我意义即无意义。真正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流才会产生,只对某一个人有意义的信息其实毫无意义。我们设定的目标和行动同样如此,它们唯一真实的意义就是对他人的意义。每个人都力争出人头地,但如果他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显赫应建立在对他人生活的奉献上,他就会常犯错误。

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小教派的教主。一天,她把信徒们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下个星期三将是世界末日。信徒们对此都深信不疑,赶紧变卖家产,抛开所有世俗牵挂,等待即将到来的灾难。星期三过去了,没有发生任何异常。星期四一到,他们便前去见教主,要求她作出解释。“看看你把我们搞成什么样子!”他们说,“我们放弃了所有生存保障,逢人便说星期三是世界末日,面对他人的嘲笑,我们毫不气馁,而是反复强调消息来源绝对权威。现在星期三过去了,世界不是好好的吗?”这个所谓的预言家却说:“可是我说的星期三并不是你们说的星期三啊。”她就这样以个人定义来搪塞逃避他人的谴责。某一个人下的定义绝对经不起考验。

所有真正的“人生意义”的标志是具有共同的意义,也就是其他人可以共享、可以接受的意义。一个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常可以为他人效仿,因为人们从中会一眼看出自己曾遇到过的具有共性的问题。甚至所谓天才也无非是那些特别有用的人,然而只有当此人的人生被他人认为很有意义时,我们才称他为天才。

这样的人生所表述的意义永远是“人生意味着对整体的贡献”。在这里,我们指的并不是说出来的目的,因为我们不屑于这样声张,我们看重的是实际成果。能够成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人,其所作所为就像是充分而自觉地意识到人生的真谛在于对别人的关注以及与别人的合作。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被同伴关注所引导,当遇到困难时,他会采用不伤害他人利益的方法去克服。

对许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新观点,而且他们可能会质疑我们所说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对他人的关注以及相互合作。他们会问:“那么自己的事该怎么办?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他人考虑,为他人的利益奉献自己,那他自身的利益岂不受到伤害?至少对某些人而言,为了发展自我,难道不需要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先学会保护好自身利益或先加强自身品格吗?”

我觉得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它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如果一个人,以他对人生意义的划定,希望作出贡献,并且他的情感全部指向他的目标,他必然沿着最能体现其人生价值的道路发展。他会为了目标而不断调整自己,他会慢慢培养出一种社会情感,并随即通过实践使这种情感逐渐成熟。一旦他确立了目标,随后便会开始培养自己。也只有在这时,他才会开始作好准备去解决人生的问题,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以爱情与婚姻为例。如果我们关心自己的伴侣,如果我们竭尽所能使伴侣的生活轻松又丰富多彩,那么我们自然会尽量表现。如果我们只想凭空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打算为对方的生活作出任何贡献,那么我们只会变得盛气凌人,令人厌烦。

这里还有一点,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奉献与合作。如果我们看看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遗产,我们会看到什么呢?留下来的全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我们看到耕地,看到道路和建筑物。他们生活经验的成果以哲学、科学、艺术的形式传承给我们,各种实际经验则通过技能的形式教给我们。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些为人类福祉作贡献的人留给我们的,代代相传。

那么另外一些人怎样呢?那些从不与人合作,对人生另有定义的人,那些只会问“我该怎样逃避生活”的人,又会怎样呢?他们身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他们不仅人死了,他们的人生也没有任何价值。就好比地球曾对他们说:“这里不需要你,你不配活着。在这里,你的目标、你的努力、你所崇尚的价值观,还有你的想法和灵魂都没有前途。滚开吧!没有人希望你在这儿,快点死去,从此消失吧!”对那些把人生意义定义为绝不与人合作的人,给出的最终判语是:“你一无是处,没有人需要你。走开!”当然,在现代文化中,我们还会找出许多不完美之处,我们必须去改变它,这种改变必须以为人类谋取更多福利为前提。

古往今来,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少。他们知道人生的意义在于对全人类的关爱,他们也努力培养社会兴趣和关爱之情。在所有宗教中,我们都能发现这种济世救人的关怀。在世界的所有重大运动中,人们都在努力加强社会关注,而宗教是这方面的最大推动力之一。然而,宗教团体常被人曲解。单凭他们尽职尽责的常规工作,难以看出除了他们在做的那些事还能有什么作为。个体心理学从科学角度取得同样的结论,我认为这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对于提高人们对同胞和人类福祉的关注度,科学或许能比其他运动(无论政治运动还是宗教运动都曾为此努力付出)收获更多成果。我们从不同角度切入问题,但目标是同样的,就是增加对其他人和社会的兴趣。

因为我们给人生划定的意义似乎变成不是人生中的守护神就是催命鬼,所以去了解这些意义是如何形成的,不同意义之间有何区别,这些意义如果错误严重要如何纠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心理学扮演的角色,它有别于生理学或生物学,向我们提供一种对意义的理解,并利用这些意义来影响人类行动、改变人类命运。


社会情感--《自卑与超越》_第1张图片
社会情感--《自卑与超越》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情感--《自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