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亿万年的演化中,人类形成了直觉,它帮助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中趋利避害,生息繁衍。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人类的技术能力可以抗衡甚至改造环境时,直觉的作用大大下降。很多时候,直觉甚至成为了搅局者,在拖你的后腿。
那些越早摆脱直觉的聪明人,就享受到越多反直觉的红利。
故事一、孙正义与雅虎
1994年,刚从斯坦福毕业的研究生杨致远与同伴大卫·费罗在车库里建立了一个名叫Yahoo的网站。Yahoo首次开启了内容免费,广告收费模式。
当年,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得知雅虎后,随即来到美国,找到杨致远,说:
“我想投资你一亿美金!”
要知道1994年,大火的电视剧《Friends》的六个演员片酬加起来还不到30万美元,100万美元已经算是天价。杨致远的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矮小的日本人一定是疯了。
连雅虎的创始人都觉得孙正义疯了!
然而,到了1996年,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雅虎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总估值就达到了5亿美金。到了2000年,雅虎的估值达到了1300亿美金,成了当时最值钱的互联网公司,当时的谷歌还只是个十几人的小公司。
那笔在当时被人认为疯了的投资,后来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先见之明。孙正义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所有人都认为我疯了,包括日本软银的所有董事成员,他们都没意识到时代的变革即将到来,还躲在工业时代的管道里。
但我知道自己非常清醒,因为我笃定未来就是互联网的时代,这是我当年躺在病床上整整一年思考的结果。据说孙正义生病卧床那一年,读了2000多本书,目的就是为了从所有的行业中,找到最具未来价值的行业,并最终选择了互联网行业。
随后的一系列投资,包括投资阿里巴巴,跟苹果公司的合作都为孙正义的独立思考带来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故事二、奇葩说与马东
上周末,马东在混沌商学院做了一场演讲,讲述了他和米未传媒是如何把《奇葩说》制作成当仁不让的网综第一的。
现场的主持人问马东,当初对《奇葩说》是如何定位的,怎样把它打造成互联网的头部内容。
马东的回答值得很多人深思,他说:“《奇葩说》其实源于我跟高晓松的一顿酒,因为晓松这人什么事都爱争,总跟我辩论。那天他跟我说,让我把辩论做成节目,大家肯定爱看。我觉得有意思,就决定做了。”
“后来,我让制作团队去做方案,团队拿给我一个PPT,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花哨的颜色,从没见过类似的节目。做!于是就开始找人”
“很幸运,我们遇到了不分雌雄的马薇薇、范湉湉这些人。其实《奇葩说》这个节目从没有什么顶层设计,逻辑路线,就是一点点傻干出来的,什么包袱观众喜欢,什么梗受年轻人欢迎,都是试出来的。如果有人说我们是一开始就想好这么干的,那就是骗人。”
“节目只有经典,没有权威,根本没有现成的方法论给后人借鉴复制。那些所谓的战略,都是后人的总结罢了。”
马化腾有一句名言:“你只管去做,总有后来人帮你总结为什么成功”。
那些一心想着拿武林秘籍就能称霸天下的事后者们,还是省省吧。
故事三、马斯克与教材
马斯克可谓是当今时代最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你看看他成立的公司,就知道这个人牛X到什么程度:
PayPal,互联网
Tesla,汽车业
SpaceX,航天业
SolarCity,能源业
OpenAI,人工智能
Hyperloop,运输业
Neuralink,脑机科学
所有这些公司,马斯克不仅负责管理,还经常参与技术方案的决策。有一次接受采访,记者问马斯克,你是怎么做到横跨这么多学科,并且样样精通的呢。
马斯克用带有他鲜明风格的口气说,各个学科的教材都在那里,买来读不就好了么。
记者进一步问,那你是怎么读的呢。马斯克的回答对每个人都借鉴意义,他说其实每个学科都有它最重要、最底层的概念和假设,其他的知识都是从这些基础内容推导、衍生出来的。搞懂了这些核心内容,自然会很容易学懂这个学科。
虽然这话听起来非常装X,但是其中的理念值得每个人一试。
当我们面对全新的内容时,别急着开始,而是需要先观察全局,建立整体把握,对相似或者有逻辑关系的部分进行归类,再对每个不同的分类进行聚集和定义,从而得到这个学科的底层概念和假设。
这与直觉中的,一章一章学,一点一点啃的思维方法有着巨大的思维差别。而两种思维的效率,高下立判。
人类赖以生存的直觉,正在随着人类社会极速发展而逐渐丧失吸引力和前瞻性。仅仅依靠直觉的决策,正在变得越来越平庸。如果你想变成聪明人,就要开始试着脱离直觉的束缚,让独立思考,全面思考,科学思考的思维方式占据脑袋。
该离就离,当你跟直觉离婚之后,或许就会看见一片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