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威尔逊《关于无的演讲》:一场昏昏欲睡的伟大演出

一场昏昏欲睡的伟大演出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昵称Bob,译作鲍伯),在当代剧场中的地位,相当于麦当娜和麦当劳分别在歌舞姐界和快餐界的地位。

早于70年代,他即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曾经在舞台上沉默了7个小时;他曾经让Lady Gaga扮成名画《马拉之死》的样子一动不动在浴缸里躺了11个小时……

这次76岁高龄的罗老爷子来到上海,要给大家亲自表演约翰-佩奇的《关于无的演讲》Lecture on Nothing,热爱话剧的文艺中青年们,焉有不去捧场道理。

演出的规矩很多,这在大麦网订票时,已经得到了警告:

  • 关于入场

    • 开场前,所有观众需等待安检分批放行。但即便通过了安检,也不能进剧场,因为还没有得到大师的允许。直到剧场终于可以检票放行,但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要求每位观众都必须当着他们的面彻底关闭手机,否则谢绝入场。
  • 关于手机

    • 当晚演出,必须关闭手机;这期间如有观众偷偷打开了手机,将被工作人员制止;这也是由于罗伯特·威尔逊的工作人员提出的极为苛刻的要求:如果演出中有人使用手机或任何发光屏幕,演出立即停止。为了保障演出顺利进行,剧场将不得已采取可能让不少观众有些不舒服的举措。
  • 关于迟到

    • 威尔逊的演出还要求所有观众不得迟到,否则不允许入场,演出中间不能离场。为了等待所有观众全部入场后才开始演出,演出有可能推迟开场。
  • 关于“准备”

    • 演出开始前,可能要推迟一个小时才能开演,因为有可能还没准备好。这些听起来令人吃惊的要求,对罗伯特·威尔逊却是家常便饭,因为他以前就曾以“自己没有准备好”为由而拒绝观众入场。

几个朋友买了280的票,小心翼翼地走进剧场,带着朝圣的心态,观赏罗老爷子的演出。

还好,老爷子这次没有罢演,也没有推迟演出。不过他用另外的方式挑战观众们的忍耐极限。

十分钟的由电线绑在留声机唱针上旋转所制造出的噪音让观众如坐针毡,使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灯光设计师谢渝熙非常后悔没有随身携带我的B&O H9降噪耳机。在噪音突然消失的瞬间,舞台灯光也全暗,犹如突然坠入无边漆黑的宇宙。老爷子慢吞吞的告诉你,寂静是如此的美。

关于结构、十二平均律、音调的各种他称之为“诗意”的胡言乱语讲了半个多小时。

他说:

“I have nothing to say
我无话可说
and I am saying it
而我正谈论着它
and that is poetry as I need
这正是我需要的诗意。”

此时周边已经鼾声四起。这时他面前的讲稿只翻过薄薄几页,剩余的还有2匹红砖辣么厚.起他在70年代就搞过7天6夜的演出《Ka山与Guardenia大地》,让人怀疑今晚可能在这里搭帐篷。

一大段台词在舞台上重复10遍以上是什么体验?就是到现在你都不想去回想他当时到底说了什么,不过的确他说的都没意义,只记得最后一句是“如果有人睡着了,就让他去吧”。

其实这10多遍的复述每次也都不尽相同(工作坊式的即兴应该起到了很大作用),语调、语气都有区别,甚至他躺在床上沉沉睡去,由录音进行复述。当他咆哮着说出最后一遍之时,沉睡的观众也被他吼醒了。当一个新的单词蹦出之际,大家都如释重负。

无论是噪音还是喋喋不休的重复,都是对于人心理极限的一种挑战,让人感觉到寂静是如此的美好,珍惜你所能掌控的一切,也支持你做出自己的选择(愤而离席、拂袖而去)

讲真,上海观众素质都蛮好,没有出现北京观众直接跳起来要老爷子滚出去的桥段,只有观众甲斥责观众乙“别bb,看不懂就滚!”

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老爷子的3次谢幕诠释了一切,习惯于叙事性戏剧演出的我们收获了一次截然不同的观剧体验。缓慢且机械化的动作、抽象画派的舞台视觉、精致且不断变化的灯光效果,一切都如此让人沉醉。

青年艺术家王子月和艺璇看完就一个体会,“无力吐槽”。真是无语,上面只有一句说对了,就是上海观众素质真好,md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良好的修养,当然“经久不息的掌声”可能是幻觉吧?她只听到了礼貌性的掌声,和某几个装x犯说好。

出场时基本听到大家说的都是“我靠这是什么”“国外导演也就这回事”类似的话………总之我喜欢的剧场导演排行榜已把罗伯特威尔逊除名。

观众Isadora说,观众甲斥责观众乙那段,真是我唯一的期待了,当时心想怼回去或者打起来都会是全场高潮了,没想到啊,乙啥也没说,气死我了,这要在我们大北方早开打了吧?

在外企工作的KIWI女士是陪同朋友第一次来看这种演出,她看完就一句话:下次还叫我,还是这里睡觉香啊。


本文鸣谢谢渝熙先生、王子月侄女、艺璇老师、Kiwi老师、以及大麦网官网。

没有他们,这篇文章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我压根儿没去现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伯特·威尔逊《关于无的演讲》:一场昏昏欲睡的伟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