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中庸之道,不逾矩

    中国人自古就遵从中庸之道,进,则张弛有度,退,则应付自如。不可操之过急,做出头鸟,也不能惶惶度日,做社会主义的拖油瓶。如人如此,如事如此。

        如做人来说,不可太高调,亦不能太低调。如前人所说,做人低调,行事高调。

        在生活中,若是为人高调,就会给人造成不靠谱,不着调的不信任感,损失的也比较大。若是一直夸下海口,而办不成事,就会失去很多朋友。若是低调过头,别人一嘱托,就说“我不行,办不到”之类的话语,也会导致没有朋友。所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拿捏到位,高调或者低调也要掌握得度。

      在工作中,若是老板或者上司交代给你一件事情,先不要着急说自己一定可以办成,也不要说试试看。记住,接着,然后就努力做,最后凭借结果说话。不要提前空口说白话,生意场上,信用和诚实最重要。

      中庸之道,在于不重不轻、不长不短、不痛不痒的自保之法,同样其中含有人生的大智慧,不骄不躁,不气不馁,从从容容做自己。

        也许现在有些孩子们不认同中庸之道,不在乎中规中矩,又似乎在某些方面,中庸之道与现代90后以至于00后们倡导的“追求自我个性”一词有所冲突。但事实上,我想说的是,当你没经过社会的洗礼,认为自己有自己所遵从的个性时,在这个社会中,除非你是做个性的自由工作者,否则,你的个性多多少少会被现实给同化。变得不再的那么有个性,或者说不再是你要的那种个性。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人的性格个性也应当如此,当自己或者是家长从小按照一种习惯,一种约束去培养、去管教的时候,一开始,你可能没办法接受,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反差。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拿孙悟空来说,他一开始跟随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他不把唐僧放在眼里,只是靠菩萨送的紧箍咒来维持师徒关系,一开始是免不了要吃些苦头的,可是后来,他也不用再惧怕紧箍咒了,因为他已经再也不需要用到了。他就形成了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慑力。

        学习中庸之道,亦是此道理。记得以前某某古文上总会讲到天性使然,真的是天性使然吗,以我看来,大多是得不到教养和教化之类。再顽皮的天性,再刚烈的性格,也能找到它自己的方向!

      在现在的快节奏生活中,总会有两类人朝着两种方向发展。一类人是从小到大都不求上进,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该玩的时候也不会玩的找不到自己生活方向的人,或者说是小时候很清楚自己方向,可是在成长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人。另一类人是一直兢兢业业的朝着自己方向发展的人。一路走到大学,考研,考军校。这两类人我身边有不少实例,他们大多以男孩偏多。第一类人,他们的父母都会说成是他们本来就是这块料,不成器,他们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可是他们还是厌学还是打架还是做那些父母不喜欢他们做的事。另一类人他的家人会说成是孩子争气,父母真的没做什么。其实,在这么两极化发展的情况下,我想说的是,基因也就是所谓的天性只占很小很小一部分。占比例最重的是教育,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以什么样的思想引导。

      所谓,中庸之道大抵是让父母最放心的教育之道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中庸之道,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