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概述
  1946年2月5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
  自1983年起,我国相继研制了每秒运算上亿次、百亿次、千亿次的“银河”、“曙光”、“神威”等系列的巨型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简史
  二个阶段:大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时代。
  1.大型计算机阶段
  计算机的划代原则主要是依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不同来划分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时代 1946~1958
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时代 1958~1964
第三代计算机 集成电路时代 1965~1971
第四代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971~今

  (1)第一代计算机 主要指1946~1958年间的计算机,通常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内存储器使用水银延迟线、静电存储管等,容量非常小,仅 1000~4000 B;
  3)外存储器采用纸带、卡片、磁带和磁鼓等;
  4)使用机器语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汇编语言,但还没有操作系统。
  5)运算速度:几千~几万次 / 秒。
  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庞大、笨重、耗电多、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

  (2)第二代计算机 主要指1958~1964年间的计算机,通常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半导体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使用磁芯作内存储器,容量扩大到几十万 B;
  3)外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等;
  4)运算速度:提高到 几十万次 / 秒。
  5)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如:Basic、Fortran、Cobol 等。
  计算机的应用已由军事领域和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它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电量减少、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

  (3)第三代计算机 主要指1965~1971年间的计算机,通常称这一时期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锗器仍以磁盘、磁带为主;
  3)外部设备种类和品种增加;
  4)开始走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5)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如: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ascal 等。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计算机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进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4)第四代计算机 从1971年开始,至今仍在继续发展。通常称这一时期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
  3)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光字符阅读器(OCR)、扫描仪、激光打审机和各种绘图仪;
  4)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一步发展,软件行业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
  5)运算速度:高达 几百万~上亿次 / 秒。
  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已有很大发展,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遍及全球。计算机的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皮、存储容量、可靠性等又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通常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大型主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

  2.微型计算机阶段

  1)第一代微型计算机 XT及其兼容机
  型号:1981年8月 IBM 公司推出了个人计算机 IBM-PC。1983年8月又推出了 IBM-PC/XT,其中 XT 表示扩展型。
  CPU:Intel 8088 芯片
  总线:PC 单总线
  字长:准16位,内部总线为16位,外部总线为8位。
  结构:开放式。
  显示:80列。
  配套:有大小写字母和光标控制的键盘、有文字处理等配套软件。

  2)第二代微型计算机 286AT及其兼容机
  型号:1984年8月 lBM 公司又推出了 IBM-PC/AT,其中 AT 表示先进型或高级型。
  CPU:Intel 80286 芯片
  时钟:8MHz ~ 16MHz。
  总线:AT 总线(又称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ISA 总线)。
  字长:完全16位。
  配套:内存达lMB,高密软磁盘驱动器和2OMB以上硬盘。

  3)第三代微型计算机 386及其兼容机
  型号:1986年 PC 兼容厂家 Compaq 公司率先推出了 386 AT,1987年 IBM 推出了 PS/2-50 型。
  CPU:Intel 80386 芯片。
  总线:分 MCA 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总线)和 EISA 总线(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两个分支。

  4)第四代微型计算机 486及其兼容机
  型号:1989年出现的486机。
  CPU:Intel 80486 芯片。
  总线:总线类型仍分为 MCA 和 EISA 两个分支。1992 年 Dell 公司的 XPS 系列使用了 VESA 局部总线。1993年 NEC 公司的 ImageP60 则采用了 PCI 局部总线。

  5)第五代微型计算机 奔腾及其兼容机
  型号:1993年的奔腾机。我国的长城、联想、方正、同创等公司也均有奔腾机推出。
  CPU:Intel 公司的 Pentium 芯片(80586)。
  字长:32位。

  6)第六代微型计算机 PentiumⅡ及其兼容机

  7)第七代微型计算机 PentiumⅢ及其兼容机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现代的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每秒几十亿次乃至几百亿次。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过去人工需要几年、几十年,而现在用计算机只需要几天或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可完成。
  2.运算精度高
  由于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数字进行运算,因此可以用增加表示数字的设备和运用计算技巧,使数值计算的精度越来越高。例如对圆周率π的计算,数学家们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只算到了小数点后500位,而使用计算机很快就算到了小数点后200万位。
  3.存储容量大
  计算机有存储器,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随着存储容量的不断增大,可存储记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目前一般内存达64M~256M,外存已达到了海量。计算机程序加工的对象不只是数值量,还可以包括形式和内容十分丰富多样的各种信息,如语言、文字、图形、图像、音乐等。
  4.可靠性高
  由于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以“年”为单位。
  5.工作全自动
  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工作特点是程序存储和自动控制,这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思想之一。计算机内部操作、控制是根据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自动控制进行的,不需要人工干预,工作完全自动化。
  6.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编码技术使计算机既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语言、文字、符号、大小、异同等进行比较、判断、推理和证明,从而极大地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可以将任何复杂的信息处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基本算术和逻辑操作,反映在计算机的指令操作中,按照各种规律执行的先后次序把它们组织成各种不同的程序,存入存储器中。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中,利用这种存储程序指挥和控制计算机进行自动快速信息处理,并且十分灵活、方便、易于变更,这就使计算机具有极大的通用性。

计算机应用


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数据处理(信息管理)

过程控制(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

  现代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模拟、网上教学等。
  家庭生活:家庭理财、家庭教学、家庭娱乐等。

计算机的分类
  1.数据形态
  1)数字计算机
  处理的数据都是以“0”和“1”表示的二进制数字,是不连续的数字量。优点是精度高、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目前,常用的计算机都是数字计算机。
  2)模拟计算机
  处理的数据都是连续的模拟量,接受的模拟数据,处理后仍以模拟数据输出,常以绘图或量表的形式输出。特点是解题速度快,但不如数字计算机精确,通用性差。
  3)混合计算机
  集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于一身。

  2.使用范围
  1)通用计算机
  适用于运算、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广泛用途的计算机。
  2)专用计算机
  为某种特殊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运行程序不变、效率高、速度快、精度高。

  3.性能指标
  1)巨型机(超级计算机)
  功能最强、速度最快、价格最昂贵、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数最多。
  2)大型机
  功能、速度、价格、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数在量级上稍低于巨型。
  3)小型机
  规模比大型机,仍能支持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价格便宜。
  4)微型机
  也叫个人计算机,小巧、灵活、便宜,通常只有一个用户使用。
  按字长可以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
  按结构可以分为:单片机、单板机、多芯片机、多板机。
  按CPU可以分为:286机、386机、486机、Pentium机、PentiumⅡ机、PentiumⅢ机。
  5)工作站
  与高档微机相差不多。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

数制的概念
  数制也称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按进位的方法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在进位计数制中有数位、基数和位权三个要素。
  数位:是指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
  基数:是指在某种进位计数制中,每个数位上所能使用的数码的个数;
  位权:是指在某种进位计数制中,每个数位上的数码所代表的数值的大小,等于在这个数位上的数码乘上一个固定的数值,这个固定的数值就是这种进位计数制中该数位上的位权。数码所处的位置不同,代表数的大小也不同。例如在十进位计数制中,小数点左边第一位为个位数,其位权为100,第二位为十位数,其位权为101,第三位是百位数,其位权为10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数,其位权为10-1,第二位是百分位数,其位权为10-2,第三位是千分位数,其位权为10-3……。
  每一种计数制都有一个固定的基数 R ( R 为大于 1 的整数),它的每一数位可取 R 个不同的效值;
  每一种计数制都有自己的位权,并且遵循“逢 R 进一”的原则。
  对于任意一个具有 n 位整数和 m 位小数的 R 进位计数制数 N,按权展开可表示为:

  (N)R=±(an-1Rn-1+an-2Rn-2+…+a1R1+a0R0+a-1R-1+…+a-mR-m)
    
式中 ai 表示各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 0~Ri,R 为计数制的基数,i 为数位的编号(整数位取 n-1~0,小数位取 -1~-m)。

几种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1.十进制
  十进位计数制筒称十进制。十进制数具有下列特点:
  (1)有十个不同的数码符号 0、1、2、3、4、5、6、7、8、9。
  (2)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所处的位置(数位),按“逢十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即各数位的位权是以10为底的幂次方。
  例如 (123.456)10,以小数点为界,从小数点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从小数点往右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因此,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 3 代表数值 3,即 3×100 ;
  第二位 2 代表数值 20,即 2×101;
  第三位 1 代表效值 100,即 1×102;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4代表数值 0.4,即 4×10-1 ;
  第二位 5 代表数值 0.05 ,即 5×10-2 ;
  第三位 6 代表数值 0.006 ,即 6×10-3。
因而该数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123.456)10=1×102+2×101+3×100+4×10-1+5×10-2+6×10-3
  由上述分析可归纳出,任意一个十进制数 D,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D)10=Dn-1×10n-1+Dn-2×10n-2+…+D1×101+D0×100+D-1×10-1+D-2×10-2+…+D-m+1×10-m+1+D-m×10-m
式中 D 为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 0~9 ;n 为整数位个数,m 为小数位个数,10 为基数,10n-1,10n-2…,101,100,10-1,…,10-m是十进制数的位权。
  在计算机中,一般用十进制数作为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2.二进制
  二进位计数制简称二进制。二进制数具有下列特点:
  (1)有两个不同的数码符号 0、1。
  (2)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二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例如:
(11011.101)2=1×24+1×23+0×22+1×21+1×20+1×2-1+0×2-2+1×2-3
      =(27.625)10
  任意一个二进制数 B,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B)2=Bn-1×2n-1+Bn-2×2n-2+…+B1×21+B0×20+B-1×2-1+…+B-m+1×2-m+1+B-m×2-m
式中 B 为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 0~1;n 为整数位个数,m 为小数位个数。2 为基数,2n-1,2n-2,…,21,20,2-1,…,2-m是二进制数的位权。
  计算机中数的存储和运算都使用二进制数。
  二进制特点:
  1)简单可行、容易实现、稳定可靠。
  2)算术运算规则简单。
  3)适合逻辑运算。
加法 算术运算 逻辑运算
运算符 + +、∨
运算 加 或
规则 0+0=0 0+0=0、0∨0=0
0+1=1 0+1=1、0∨1=1
1+0=1 1+0=1、1∨0=1
1+1=10 1+1=1、1∨1=1

  3.十六进制
  十六进位计数制简称为十六进制。十六进制数具有下列两个持点:
  (1)它有十六个不同的数码符号 0、1、2、3、4、5,6、7、8、9、A、B、C、D、E、F。
  (2)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十六进一”来决定其实际的数值。
  例如:
  (3AB.48)16=3×162+A×l61+B×l60+4×16-1+8×16-2
        =(939.28125)10
  任意一个十六进制数 H,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H)16=Hn-1×16n-1+Hn-2×16n-2+…+H1×161+H0×160+H-1×16-1+…+H-m×16-m

其中 H 为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 0~F;n 为整数位个数,m 为小数位个数。16为基数,16n-1,16n-2,…,161,160,16-1,…16-m为十六进制数的位权。
  十六进制数是计算机中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可以弥补二进制数书写位数过长的不足。

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按权展开求和。
  2.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
  整数转换:除模取余法(短除法)。
  小数转换:乘模取整法。
  3.非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8 4 2 1 ── 二进制取位法。

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
  一个二进制数位简称为位(英文名称为 bit)。计算机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对二进制位的操作。
  一个二进制位可表示两种状态(0或1)。
  两个二进制位可表示四种状态(00,01,10,11)。
  位数多,所表示的状态就越多。

ASCII 码
  ASCII 码是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码虽然是美国国家标准,但它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为国际标准,为世界公认,并在世界范围内通用。
  ASCII码用一个8位二进制数(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只占用了7位,最高位恒为0。7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27=128)种字符,其中通用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大、小写英文字母52个,各种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32个。
编码范围 二进制 十进制 十六进制
基本 ASCII 码 00000000~01111111 0~127 0~7F
控制字符 00000000~00100000、01111111 0~32、127 0~1F、7F
数字 00110000~00111001 48~57 30~39
大写字母 01000001~01011010 65~90 41~5A
小写字母 01100001~01111010 97~122 61~7A
  当最高位为0时,称为基本ASCII码,当最高位为1时,形成扩充的ASCII码,它表示数的范围为128~255,可表示128种字符。通常各个国家都把扩充的ASCII码作为自己国家语言文字的代码。

汉字编码
  我国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一般都要用到汉字。由于汉字是象形文字,字的数目很多,常用汉字就有3000~5000个,加上汉字的形状和笔画多少差异极大,因此,不可能用少数几个确定的符号将汉字完全表示出来,或像英文那样将汉字拼写出来。汉字必须有它自己独特的编码。

  1. 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是我国于198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 GB2312-80,代号为国标码,是国家规定的用于汉字信息处理使用的代码依据。
  GB2312-80中规定了信息交换用的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号(包括几种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的代码。
  6763个汉字又按其使用频度、组词能力以及用途大小分成一级常用汉字3755个和二级常用汉字3008个。
  一级汉字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若遇同音字,则按起笔的笔形顺序排列;若起笔相同,则按第二笔的笔形顺序排列,依次类推。所谓笔形顺序,就是横、竖、撇、点和折的顺序。二级汉字按部首顺序排列。
  在此标准中,每个汉字(图形符号)采用双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只用低7位,最高位恒为1。由于低7位中有34种状态是用于控制字符,因此,只有94(128-34=94)种状态可用于汉字编码。这样,双字节的低7位只能表示94×94=8836种状态。
编码范围 二进制数码 十进制数码
基本 ASCII 码 00000000~01111111 0~127
控制字符 00000000~00100000、01111111 0~32、127
可用汉字段 00100001~01111110 33~126 (1~94)
扩充 ASCII 码 10000000~11111111 128~255
控制字符 10000000~10100000、11111111 128~160、255
GB2312-80 10100001~11111110 161~254 (1~94)
  此标准的汉字编码表有94行、94列,其行号称为区号,列号称为位号。双字节中,用高字节表示区号,低字节表示位号。非汉字图形符号置于第1~11区,一级汉字3755个且于第16~55区,二级汉字3008个置于第56~87区。
  每个图形字符的汉字交换码,均用两个字节的低7位二进制码表示。汉字国标码通常用十六进制数表示。
  例如:“中”字的区号为54,位号为48,计算它的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国标码。
    解:先将区、位号分别加上 32 :
      54+32=86
      48+32=80
    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
      (86)10=01010110
      (80)10=01010000
  得到二进制数国标码为:
      01010110 01010000。
  最后通过 8 4 2 1 ── 二进制取位法转换成十六进制汉字国标码为:5650。
  又如“国”字的区号为25,位号为90,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得到它的国标码为:
  二进制:00111001 01111010
  十六进制:397A

  2. 汉字的机内码
  汉字的机内码是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统一使用的代码,又称为汉字内部码或汉字内码。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为两个字节的机内码,俗称变形的国标码。这种格式的机内码是将国标 GB2312-80 交换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置为l而得到的。其最大优点是机内码表示筒单,且与交换码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解决了中西文机内码存在二义性的问题。
  例如“中”的国标码为十六进制:
    5650(01010110 01010000),
  其对应的机内码为十六进制:
    D6D0(11010110 11010000)。
  同样,“国”字的国标码为:397A,其对应的机内冯为:B9FA。
  汉字的机内码与国标码的关系:
  ◆十六进制:
    机内码区号(16)=国标码高位字节+80H
    机内码位号(16)=国标码低位字节+80H
  ◆十进制:
    机内码区号=国标码高位字节(10)+128
    机内码位号=国标码低位字节(10)+128
  汉字的区位码与国标码的关系:
  ◆十六进制:
    国标码高位字节=区位码区号(16)+20H
    国标码低位字节=区位码位号(16)+20H
  ◆十进制:
    国标码高位字节(10)=区位码区号+32
    国标码低位字节(10)=区位码位号+32
  汉字的区位码与机内码的关系:
  ◆十六进制:
    机内码高位字节=区位码区号(16)+A0H
    机内码低位字节=区位码位号(16)+A0H
  ◆十进制:
    机内码高位字节(10)=区位码区号+160
    机内码低位字节(10)=区位码位号+160
  3. 汉字的输入码(外码)
  汉字输入码是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代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很多,其表示形式大多用字母、数字或符号。输入码的长度也不同,多数为四个字节。综合起来可分为流水码、拼音类输入法、拼形类输入法和音形结合类输入法几大类。

  4. 汉字的字形码
  汉字字形码是汉字字库中存储的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用于汉字的显示和打印。目前汉字字形的产生方式大多是数字式,即以点阵方式形成汉字。因此,汉字字形码主要是指汉字字形点阵的代码。
   汉字字形点阵有l6×16点阵、24×24点阵、32×32点阵、64×64点阵、96×96点阵、128×128点阵、256×256点阵等。
  一个汉字方块中行数、列数分得越多,描绘的汉字也就越细微,但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就越多。汉字字形点阵中每个点的信息要用一位二进制码来表示。对于16×16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32个字节(16×16÷8=32)表示;24×24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72个字节(24×24÷8=72)表示。
  汉字字库,是汉字字形数字化后,以二进制文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而形成的汉字字模库。汉字字模库亦称汉字字形库,简称汉字字库。汉字字库可分为软汉字字库和硬汉字字库。
  汉字字库文件存储在软盘或硬盘中,称为软汉字宇库。汉字字库存储在汉卡中,将汉卡安装在机器的扩展槽中,称为硬汉字字库,亦称汉卡。

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的指令
  一条指令中必须明确包含的信息有:
  (1)操作码
  (2)地址码(操作数)
  格式:
操作码 操作数地址
  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是规定计算机执行程序的一步操作。
  程序: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指令。
  指令系统:计算机能识别并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

程序设计语言
  1. 机器语言
  机器指令:能直接被计算机接受并执行的指令。
  机器语言:由全部的机器指令构成的二进制代码语言。
  机器语言程序:用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机器语言程序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
  缺点:不便于记忆、阅读和书写。

  2. 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用助记符号表示二进制代码的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化。
  汇编语言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汇编语言程序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
  汇编过程:执行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
  特点:容易记忆、便于阅读和书写,克服了机器语言的缺点。

  3. 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同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比较接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同样,用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也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必须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为计算机所理解并执行。
  将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其翻译过程有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
  编译:是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整个翻译成目标程序,然后将目标程序交给计算机运行,编译过程由计算机执行编译程序自动完成。
  解释:是对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逐句进行分析,边解释、边执行并立即得到运行结果。解释过程由计算机执行解释程序自动完成,但不产生目标程序。
  特点:高级语言容易被人们掌握,用来描述一个解题过程或某一问题的处理过程十分方便、灵活。由于它独立于机器,因此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例如,字长16位的双地址指令:01100000 10000100
  第15~12位为操作码,0110 表示“加”操作;
  第11~6 位为操作数之一地址码,000010 代表示存储器“B”;
  第 5~0 位为目标操作数地址码,000100 代表示存储器“A”。
  该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将存储器 A 中的内容与存储器 B 中的内容相加,结果存放在存储器 A 中。
  机器语言形式:0110000010000100
  汇编语言形式:ADD B,A
  高级语言形式:A = A + B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计算机病毒
  1. 计算机病毒概述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在计算机内部或系统之间进行自我繁殖和扩散的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主要通过磁带、磁盘和网络等媒介传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 计算机病毒程序的结构
  病毒程序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
  传染部分:主要负责病毒的传播扩散。
  表现部分:分为计算机屏幕显示表现和计算机资源破坏两个部分。
  表现是主体,传染是载体。表现和破坏是有条件的,条件不满足或条件不成熟是不会表现出来的。

  3.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1)寄生性。不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而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中的一种特殊的寄生程序。
  2)破坏性。病毒的破坏不仅破坏系统,修改和删除数据,而且还占用资源,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大部分计算机病毒会主要造成软件和数据的损坏,唯一损坏计算机硬件的病毒是每月26号的CIH病毒。
  3)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强再生机制和自我繁殖能力,即能主动地复制自身,通过媒体传染到其它无毒对象上。
  4)潜伏性。病毒侵入后一般不立即活动,但在此期间一直在进行传染扩散,待到某种环境条件满足后立即被激活发作,执行破坏作用。所谓激活指的是病毒程序运行。
  5)隐蔽性。计算机病毒程序都短小精悍,分散隐蔽在被感染的文件中,一般难以被发现和察觉。

  4. 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症状

  5.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引导区型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混合型病毒
  4)宏病毒
  5)Internet 病毒

  6. 计算机病毒的消除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是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1)专机专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系统。
  2)给系统盘和文件加以写保护;
  3)固定启动方式,不用非原始软盘引导机器;
  4)谨慎网上下载,不阅读陌生人的电子邮件;
  5)保存重要软件的复制件,分类备份保存;
  6)建立配置文件副本,定期备份数据文件;
  7)采用防病毒卡或病毒预警软件;
  8)定期对硬盘作检查,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9)严禁在微型计算机上玩游戏。游戏软件是病毒的主要载体;
  10)不要在系统引导盘上存放用户数据和程序;
  11)不随便使用外来软件。对外来软盘必须先检查、后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