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四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

                      (廿四)

        “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隨警幻仙女到太虚幻境薄命司,好奇地打开神秘的柜子,掀开“判词”。这个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红楼梦”整个故事构架的主线,曹雪芹笔下的小说中的人物依“判词”设计而铺展开来。

      正册判词之“二、三、六、七”

写的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四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正册判词之二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帰。

        写的是贾元春,正月初一出生,二十岁入官后被选为贵妃,她维系着贾家的兴盛,暗示“虎兔”斗中,元春死于朝廷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中,然后贾家遭到抄家,贾家最终破败。


                  正册判词之三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首写的是贾探春

    贾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后远嫁番帮国。


          正册判词之六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一一欲啖l之意。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这一首写贾迎春的。

      贾迎春嫁给了孙绍祖(子系指孫)被丈夫“家暴”而死。

              正册判词之七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一首写惜春的。

        喻意:惜春看到自己的三个姐姐都命运不好,好景不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故而出家。


      正册判词之“五、八、九、十、十一”


            正册判词之五

      画:一块美女,落在泥垢之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一首是写妙玉的。

      妙玉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好文墨又好模样,后随着贾府的败落,也被迫结束带发修行的依附生活。红楼续中被强盗奸污后,劫持而去,不从又遭杀。


              正册判词之八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乌偏从未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一首是写王熙凤的。

        王熙凤倒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性命”。


                  正册判词之九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一首写的贾巧姐

      巧姐是王熙凤的女儿,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因熙凤曾济于刘姥姥,得缘于刘姥姥的外孫板儿,板儿赎出巧姐,后板儿与巧姐结为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正册判词之十

        画:一盘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披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一首写的李纨。

          喻说李纨早寡,守住儿子过了一生。贾兰“爵禄高登”中举,李纨封为“一品夫人”可到享福之时,“昏惨惨,黄泉路近”。“结子完”为李纨魂归黄泉。


                正册判词之十一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一首是写秦可卿的。

      小说第五回围绕秦可卿,曹雪芹笔下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借太虚幻境说事,秦可卿幻化出一个象征风月之情的女身。警幻仙姑口中的“吾妹”仙姬,以宝玉与吾妹碰在一起,喻意讳言引诱宝玉。

        秦可卿的结局,小说《红楼梦》曹雪芹笔下秦可卿与她的公公有暧昧关系,后病死的,而太虚幻境中的“魔柜”中的《正册判词之十一》画中“美人悬梁自缢”,这是曹雪芹忌讳“荣宁”二府的名誉。而故以秦可卿病故之。

        小说第五回写到“判词”的正、副、又副册等,写全了“金陵十二钗”且各有曲子,我认为很是精彩的点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是小说“红楼梦”人物命运的主题,是的小说的精华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