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一种颠覆般的生活方式

我们是习惯的产物,大多数行为都是非自觉和潜意识的,每天重复上一天的行为。

——《精力管理》



分两次读完了这本书,昨天睡前和今天工作的间隙。

两天一本书的节奏没有打乱我一点日常工作和该有的各种刷。

甚至因为受这本书强烈鸡汤的影响,中午出门吃饭没坐电梯爬了几十层楼梯,现在大腿肌肉那很有存在感的微酸还让我有些小振奋,工作上做了一个小突破,然后也开始 了这篇文章。

我是一个受鸡汤刺激能瞬间鸡血满身的造化体。

比如经常假期结束周日晚上要看看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活法》《六项精进》,祈求假期结束能迅速滚进受人神庇佑的热爱工作的氛围里,然后下一周各种开挂。

比如想破罐子破摔,人生不过了了何必强作振奋懒死也是一种活法时,我会挣扎着去翻《被讨厌的勇气》,灌一口鸡汤让我清醒清醒,深刻明白那所有借口都是自己在花样百出的逃避,既然受不了这幅鬼样子,既然我生就是一个有诗和远方的好青年,那就该干嘛干嘛去,别混吃等死。

比如作为一个正常的女青年是受不了年岁渐长还毫不作为会带来的可以预见的老和丑,而我又在临睡闭眼前安慰自己明天再敷面膜啦,明天再劳动筋骨时会用最后一丝清明看一眼《微习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自控力》等等等等我的床头枕边鸡汤书,然后爬起来敷个面膜护肤到位,练几个卷腹,以图无愧于心安稳的睡一觉。

嗨,越看我自己越像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人。



如果某件事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很可能不会长久坚持这件事。维持现状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

——《精力管理》



当年应用心理学老师上课时有一番话我后来总是想起,他说,书越读得多越痛苦,不读书反而不那么痛苦。

因为,你越读书越会知道你所有的际遇你的人生你的姿态都是你自己造就的,由不得你心生不满怨天尤人,要怪怪自己,凡是都得怪自己了能不痛苦吗?

反之,不读书的人未必痛苦,因为收成不好是天老爷不给力,没钱是经济形式不好,工作不如意是老板不好,甚至自身性格不好是爸妈没见识原生家庭不够好。

呵呵。

习惯了要别人要一切外在来为自己的不满困窘买单和负责时,是不那么痛苦的。

后来毕业,也曾像个愤青一样的批判社会,批判公司,批判制度,怀疑人生。

后来可算长大了,终于开始体会一把老师口中的痛苦了。



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便是认定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

——《精力管理》



因为,所有选择是自己作的,路是自己走的。

早餐吃什么,吃不吃冰淇淋,宵夜要不要,这些可没人逼,都是自己吃进嘴的。而这些饮食结构决定了我们每一天的营养摄入,最终指向身体素质如何以及是不是一个胖子。

选什么工作,工作是什么状态,是混吃混喝躲起来刷微博玩游戏逛淘宝过一天算一天,还是鸡血满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天长进一点?这每一天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最终指向的是几年后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还是升职加薪有猎头来抢。

下班回家是躺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无聊瞎扯,还是去看书跑步陪家人说话,做点喜欢的事?这样的每一天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姿态,最终指向的是我们活出来个什么熊样。

当然,当然,道理我都懂呀,可是臣妾做不到呀!

谁又不想一副人生赢家的姿态?做梦都想呀。

因为这些追求本来就是人类基因携带的,人类不越来越好越来越厉害,这个物种是要被自然所淘汰的呀!

所以,煎熬的人太多了,一边想混吃等死安慰自己岁月静好,把平庸当平凡算了。一边又觉得人生不止于此,还有太多诗与远方,野马和草原,不甘心呀!

所以,如李笑来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他的幸运是遇见了哪本书,我的幸运是这两天遇见了这本《精力管理》。

当然,我这种鸡血造化体遇见的幸运会比较多,有收获的书都觉得幸运,所以,也真是挺幸运的。

但是,《精力管理》真的刷新了我的一些认知,昨晚上看书到约定睡觉的时间都爬起来拍了几张美照发到群里,请伙伴们一阅,共同进步才是一种革命精神嘛。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统。麻木也是防御的一种形式,不论现实多么令人困扰,本人就是没有任何感觉。

——《精力管理》



“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节奏如电光火石般迅猛,似乎永不间断,时间被打碎成了比特和字节。我们对广度的热爱超过了对深度的关注,注重反应速度却不愿深入思考。我们流连于事物的表象,满足浅尝辄止的片刻欢愉,却几乎从不久留。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争先恐后,却吝于片刻思考目标或方向。我们事务缠身,却又总是筋疲力尽。”

——这是文首第一段,作为一个经常鸡血满满,自己折腾着一个工作室经营着自己的品牌,每天看书,晚上敷面膜,每周写一篇文章,每年旅游几次的挺有追求的大好青年,我觉得说得好有道理的样子。

我们忙起来饭都没时间吃得空才叫外卖,晚上要熬夜,走路也得看手机,好像一己之力要掌控全世界,自己无所事事又怕被全世界抛弃,每天忙得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也没作出什么了不得的事,反而恐慌又过一日,明日复明日,未来遥遥无期,美好人生在哪里?

“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你一定要全情投入。”

“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精力管理》

“你参加了一场长达4小时的会议,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废话——但是刚到下半场你的精力就急剧下降,连集中注意力都变得极为困难。“

为什么?呵呵,精力作祟。

其实,道理谁都懂,人发育到一个阶段,也就是巅峰以后,人体机能是开始衰退的,从体力到能量,从记忆力到思维。

年轻时跑步打球,瞎玩熬通宵都觉得满身是劲,而且身材都不差,为什么大学毕业不了几年都一副肥腻的中年姿态,别说打球爬楼都气喘,完全不是什么年纪来了好不,是不断增长的需求逐步耗尽了我们的精力储备,尤其我们还不对随着年龄出现的能力减退作做任何补救!

体能是这么一回事,思维,意志,情感都是同一回事!

在今天之前,我虽然读了《让大脑自由》了解了运动对大脑的好处,但今天的感触不一样了,书都没看完就爬了几十层楼梯了,我算是再一次体会了祖先们进化一场的不容易。

运动真不是保持身材这么简单一回事,是维持我们保有一个人的健全的姿态所必备的一项活动,和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呀!

想想我们瘫在沙发上悄无声息的衰退就太可怕了,因为退的真不是肢体协调肌肉力量这些,是整个人的状态。

我们焦躁,我们不够坚持,我们不够长情,我们沮丧,我们悲观,我们暴躁,我们没有耐心,我们得过且过,有时候甚至怀疑人生,真不是价值观,社会呀,环境呀,人生几大需求那些抓不住的思绪作祟,很可能只是你觉得你没有时间去运动而已!

都忙成狗了,哪有时间去运动呀!

在今天之前真是这样的,这个思维束缚得我心安理得。

真的,下班回家都好几点,早上又要早起,真没时间运动。

好吧,以后有时间再说吧,然后就以后以后,就这样悄悄老了。

可偏偏,精力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全情投入需要身体活跃、情感联动、思维集中,并且达到超出个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

“它意味着你在早晨对工作充满期待,晚上高高兴兴地回家,能够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画上清晰的界限。它意味着全心投入手头的事物,不管是应对工作挑战、团队管理、陪伴所爱之人,还是娱乐消遣。全情投入会从根本上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想大部分人是办不到做不好的,大多数时间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一件事被一件事追着走,即使在最爱的人身边也做不到全情陪伴,即使在玩的时候也未必做到真正的放松享受余闲。

所以,忙,乱,没有效率,看不到成绩。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亚里士多德。

所以,这一本强调精力的书先是颠覆了我对运动的认知,让我在爬到20楼喘不过气时还能两眼放光的深呼吸一次继续往上爬,而不是一再挣扎给自己鼓劲,消耗着本来不多的精力来做自我建设,我知道生命里有些东西真的不一样了。

然后,全书读完我体会到了全情投入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在每天只有24小时的情况下高效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要知道这本书这个精力管理项目的最初的服务对象是世界级的体育冠军呀,世界顶级强者的训练和生活规划都是严苛到分秒的,当他们在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内迅速调整状态达到全情投入时,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赢得了比赛。

所以,这其实是一篇抛砖引玉的读书笔记。

表达的内容不及书中精髓的九牛一毛,但是匆匆看完我都能升华到这种境界,楼梯可以爬几十层,下了班还能敲出这么多字,可见一斑。

要知道,体能是最显而易见摸得到看得着的一个东西,却偏偏和饮食一样是最基础的一块奠基石,也只在正视体能、合理饮食有节奏运动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才可以继续讨论情感,思维和意志这些所谓的精力源,来达到高效的全情投入。

因为,一个连自己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控制不了的人,一个运动的时间都安排不出来的人,实在是无话可说了,我都无颜得见过去的自己。

所以,先看书,看看自己是个什么状态,想想自己要个什么样的人生,先痛苦起来,能不虚度每一个24小时,才会有不虚度的一生。



“为了达到最佳表现,我们必须汲取愉悦、积极的情感;享受挑战、冒险和机遇。”

——《精力管理》

“走出舒适区,然后等待恢复,则是拓展体力的方法,适应于体力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

——《精力管理》

“将时间和行为精准化和具体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精力管理》

“当我们的自我解读采用个人的、消极的和渲染的角度,我们会放弃并失去动力。若能采取相反的角度,我们会受到鼓舞,活得精力。”

——心理学家 马丁.赛格利曼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力管理,一种颠覆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