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老北京城的记忆在我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而凝结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之美的古城门也渐为乡愁、成了老一辈人心中割舍不去的梦。
在清代广为流传的京剧《梅龙镇》,借剧中人物正德皇帝之口,将北京城说成是:“大圈圈里边有个小圈圈,小圈圈里面有个皇圈圈。”这个比喻形象地道出了北京城“墙套墙”的规划设计结构。
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特征是以封闭、围合的城墙作为最基本的外部形象。北京自西周建城伊始,北京历经3000余年,虽然城址几经变迁,但一直有完整的城墙存在。明、清北京城从内至外共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城。内城设九门、外城设七门、皇城设四门,故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全景图
“北京城看着像一顶官帽,外城前后出叉,半包内城。每个城门都有它的故事。”北京文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说。
安定门为收兵之门,不同于其他八门瓮城内建关帝庙,安定门内建真武庙,祭祀真武大帝(北方大神),因早年门外有多处粪场子,此门多走粪车;与之相对的,德胜门是每次征战出兵所走之门,称“军门”;东直门因多运砖瓦、木料,又因门外建有许多棺材铺,也被戏称为“鬼门”;朝阳门走漕粮,称“粮门”;西直门为“水门”,相传明清时期北京城内井水苦涩,宫中取用玉泉山泉水常走此门;阜成门称“煤门”,因当时京西门头沟一带产煤,煤车进城方便走此门;崇文门称“酒门”,系晋商货物和汾酒入京之门,官方还在此处设有税收关卡;正阳门是“国门”,也称“前门”,专供皇帝和外国使节进出;宣武门因其门外远处即为菜市口法场,多走囚车,门洞内书“后悔迟”三个大字,以警世人。
安定门城楼老照片(1920s)
崇文门城楼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
宣武门城楼老照片(20世纪20年代)
如今的北京城,以这些门命名的地方有很多,门却早已没了踪影。北京的城楼自1952年9月开始大面积、大规模拆外城城墙,到1958年拆光,只留下了两三个城楼孤单的身影。
现在知道和亲眼见过老北京城门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自己都快忘记老城门长什么样子了,我的孩子也都不太知道,如果这样下去,估计再过几代,老城门就在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了。”土生土长的北京人,58岁的出租车司机郝洪东说,“如果政府要修复老城门,让我们老北京人捐点钱,我们都乐意,至少我是非常乐意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丢了太可惜。”
除了郝洪东,许多老北京人都表达了类似的想法、类似的乡愁…但老北京城原有建筑格局早已被现在的环线格局所取代了,老北京城门原址上如今已修起了地铁二环线,沿线商业建筑分布密集,在原址复建城门几乎不可能。
原址复建不行,有人想到异地重塑。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就是其中一位。
“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皇城根儿底下从小玩到大,老城门、老城墙就像我的家”。陈丽华说。
自萌生了重塑老城门的想法,陈丽华一直多方打听,搜集老城门的图纸和文献资料,遍访专家,反复推敲考证,以取得详细、真实、可靠地数据。
陈丽华女士与刘大可、阎崇年、胡德生研究永定门斗拱
陈丽华女士与工作人员共同研究城门的图纸数据
清乾隆十五年北京城图
“这个工作大概持续了20多年,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才觉得有些把握了。”陈丽华说。“紫檀是我平生挚爱,雕刻是我最擅长的手艺,再加上前期的研究基础,为真实反映老城门的原色调,我最终决定选用紫檀做部分城门楼体、阴沉木做砖瓦,以木材的本色,按照1:10的比例来还原老城门。”
工匠师傅制作城门构件
工匠师傅雕刻永定门的飞檐脊兽
陈丽华女士研究城墙砖工艺
自2010年起,陈丽华组织上百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正式启动老北京城门的重塑工作,从用料、工艺及所有雕刻细节都依据老城墙、城门原貌,按比例重塑。16座城门没用一根钉子,仅用木建筑的榫卯技术,把大小不过寸许的几百万块零部件严丝合缝对接,而且还破解并复原了古代城门建设的神秘千斤闸。截至到2016年,老北京“内九外七”共计十六座紫檀及阴沉木城门已全部制作完成。
“老城门的重塑,并不只是简单的原样制,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史料文献残缺都需考证和修复,我们还要对文献记载中的错误处进行必要的修整。”据陈丽华的儿子赵勇说,“比如神秘的城门千斤闸,我们就是在缺少参考资料的条件下,研究复原的。”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闸楼内的千斤闸
在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大型艺术品的同时,陈丽华团队也取得了一项项城市规划和城防建筑研究的学术成果,同时为后代留下了完整的北京城门、城墙图纸和技术资料。复建16座紫檀阴沉木制老北京城门的影像资料已被汇集成《陈丽华的城门梦》并将于近日出版。
故宫出版社出版的《陈丽华的城门梦》
归结起来,这十六座紫檀阴沉木制老北京城门主要有三个特点:
首先,城门选材名贵考究,可经千年考验。
陈丽华选择原产于印度的小叶紫檀作为城楼主体,阴沉木作为城砖,与老城门城墙砖原型的颜色极为相近,而紫檀和阴沉木都是珍贵木材,特别是紫檀,素有“百年长一寸,五寸方成材,十檀九空”之说,得来不易。据红木专家介绍,目前紫檀市面价格每吨近百万元。紫檀阴沉木老城门仅木料就价值不菲,且具备经受时间检验的基本质素。
紫檀原木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箭楼屋檐
其次,建筑规模恢宏,单座城门即可独立成“景”。
老北京内城九门城楼总高均在30米以上,瓮城占地东西、南北多在100米以上,如果按照1:10的比例重塑,意味着城楼总高均应在3米以上,瓮城占地面积至少在100平方米左右;外城七门原规模虽小,但是城楼高度也均在11米以上,瓮城最小也在400平方米以上,最高的永定门城楼高达36米,瓮城面积达2600平方米。其中,重塑的紫檀及阴沉木制老城门中最高的正阳门高达5米,长达17.35米,面阔15.2米,占地面积超过260平方米。这16座城门,特别是内城九门,每一座单列出来,都是一处风景,如果集中安置需要相当开阔的空间。
紫檀及阴沉木制安定门瓮城内的真武庙全景
紫檀及阴沉木制崇文门瓮城内关帝庙
紫及檀阴沉木制阜成门城墙垛口闸楼女儿墙及箭楼
紫檀制清代防御火炮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马道大门及上城坡道
紫檀及阴沉木制外城左安门城楼
紫檀及阴沉木制朝阳门箭楼翼角
紫檀及阴沉木制正阳门箭楼内一二三层实景
此外,老城门制作技艺精湛,结构敦实牢固。
据陈丽华介绍,为了减少误差,解决掉翼角的冲翘、瓦面的囊度等曲面,屋脊兽头、套兽和小兽等制作精度要求较高的部分,她甚至引入了计算机辅助的方法。在墙体的搭建方面,所有的阴沉木切成小块,一块块按照老城墙的传统垒砌方式,下宽上窄的一层层垒就,以保证墙体夯实牢靠。
阴沉木制朝阳门城墙局部及垛口
阴沉木制翘飞戗脊戗兽套兽走兽(小跑)
阴沉木制宣武门箭楼一角飞檐(局部)
紫檀阴沉木制朝阳门关帝庙屋顶正脊兽
紫檀木制阜成门城楼平坐槅棚
阴沉木制角梁套兽
“母亲最初的计划,是用4年时间完成16座老城门的制作。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多拖一天就意味着多花一天的人力和资金成本,延期两年,这可不是小数目。”赵勇说。
此工程耗资巨大,均由陈丽华私人负担。
16座城门中最大的正阳门,曾于2016年5月在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广场上进行首展,重达20余吨的“正阳门”,需8辆大卡车运输、50多人组装12个小时方能成型。城门的各个部位精准耦合,严丝合缝却又能拆装自如。所有的建筑构件的尺度比例,都完全符合古建规矩的做法,所有细部造型花饰,陈丽华都要求做到准确精致。这些匠心营造的老北京城门楼子可攀登、可抚摸、可亲近,更可追忆。
“当我看到展出的城门时,感觉自己像又回到了小时候,与当年的老城面对着面,只是我长大了,它们变小了,但它们还在那里。”年届七旬的北京民俗研究家、戏曲专家刘连伦动容的说。
▌出国门,从开城门启
紫檀及阴沉木制朝阳门城楼
1999年9月19日,第一家“国”字头的民营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在北京建立,这是国内首家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古典家具的专题类民办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空白。
“紫檀雕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和她的团队,经过40年的积累,打造出上千件紫檀艺术精品,这其中的大部分是以故宫原品为蓝本制作而成。此外,以国内著名建筑为主要模仿对象的中国古建筑微缩景观,如老北京城门楼、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万春亭、老北京四合院、山西飞云楼、五台山龙泉寺牌坊等,也是巧夺天工,匠心独运。从寻找紫檀原料,到制作紫檀器物,从最早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中国紫檀博物馆,从门外汉到今天的紫檀艺术大师,陈丽华在用生命实践着自己的梦想,用毕生的时间成就着她的紫檀人生。
艺术是无国界的。从2005年开始,陈丽华的紫檀艺术以更具规模的步伐走向世界。她携带着她的紫檀艺术往返于中国和世界的其他国度,将它们慷慨地捐赠给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具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紫檀便是这样的一种生命——
2005年10月8日,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
2006年9月25日,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
2007年2月1日,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
2007年3月9日, 法国香博堡博物馆
2007年5月30日,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院
……
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紫檀珍品,随着它的主人在亚洲、美洲、欧洲,开始了它们生命中不朽的文化之旅。2018年《收藏》携手中国紫檀博物馆,重现紫檀文化走向世界的每一个珍贵的时刻。
(图片选自故宫出版社出版的《陈丽华的城门梦》,摄影师:胡林庆)
※ 本文根据紫檀之旅专栏《出国门,从开城门启》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2018年0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