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的困惑:技巧已经“精进”,感觉却停留在原地

近几年两类图书特别火,一类是婚恋类,包括良性关系、恋爱、婚姻、性和家庭;另一类是家庭教育类图书,尤其幼儿教育类图书更是稳居榜首。足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火热关注度的背后,也是越来越多问题和需求。

也许从未有那一代家长像现在一样,在自己最熟练的业务上出现最大的问题。几千年来,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从没现在这么热烈。很多家长也差异了,我爸妈也不懂家庭教育啊,我不也是长大了么?现在我看了那么多书,听了一些讲座,关注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公众号,关注了很多育儿大V,问题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教育孩子的问题依然是很大的问题呢?

书上写的很好,老师讲的也很好,可是孩子的问题不按照书上写的来啊;再说孩子已经有学生或生活上一点问题了,可是用了书上的方法效果也并不好,该怎么办呢?

因为孩子成长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育儿知识的学习中,希望掌握一定的规律,获取一定的经验,学会一些方法,有助于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既然是一种学习,那么我们真的了解学习吗?

关于家长对育儿知识的学习,不管什么途径什么方法,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浮于表面,或者我们的动机是学个一招半式去收拾自家孩子,去改变自家孩子。就好比想学游泳 了,拿了一本《如何学会游泳》、《如何成为优秀的蝶泳选手》,认真演习,但是一定是没有用的。家长要说了,我也在实践啊,天天和孩子相处,就是在实践。但是教育孩子却和其他又有差异,毕竟孩子的成长不是试验田,耽误不得,也马虎不得。

01育儿终究靠的不是技巧

家长一定发现了,孩子只要在成长,问题一定是层出不穷,不同的阶段,孩子面对不同的成长、学习任务,一定会有问题发生,碰到一个问题去学习技巧,碰到一个问题去学习办法,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而且自己的学习永远滞后于孩子问题的出现。

妈妈们的困惑:技巧已经“精进”,感觉却停留在原地_第1张图片

教育孩子靠的还真不是技巧,虽然每次碰到孩子问题,家长总是着急该怎么办呢?或者上来就去问“我家孩子怎么样了,老师您说怎么办好?”紧急学一招,立马用在孩子身上。

技巧没用?那么难道家长都不用学习了吗?

02感觉传递不好,其他都白搭

平时和很多家长接触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抱着学技巧,学方法的家长,回家后大都认真的去践行,但是同样,过几天这个方法都不好用了,为什么呢?难道我的这个方法不是最好的?难道老师的方法有效期这么短?难道我家孩子就和别人额不一样?

再高超完美的育儿技巧,也必须建立在最朴实的基础上,真的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真的去了解自己,去了解孩子。

什么是家庭教育呢?我一贯的认识是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教育,也不是指导,就是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家长对孩子说了什么,还是在做什么,始终都在给孩子传递的是感觉。你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技巧,孩子感觉到的还是以前的样子,会有效果么,一定不会。所以教育孩子,感觉的传递一定很重要,感觉对了,可能家长不需要说什么,不需要做什么,一个眼神就传递了关心,一个拥抱就表达了爱。

03是否陷入解决问题的漩涡

什么是技巧?技巧就是如何去做。很多家长在学习技巧的时候,或者平时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带着有色眼镜,专门盯着孩子的缺点,问题,不足,然后勤奋的学习解决之道。

甚至孩子一个正常的表现都会大惊小怪,很惊诧的说“你看,我孩子真的是这样啊,辛亏我学习了什么什么”。如果家长真的爱孩子,真的希望孩子好,那么久多关注孩子的优点。没有那个人是被别人盯着毛病缺点,通过不断改缺点变优秀的。优秀的孩子都是在父母本身对孩子丁点优秀的表现和行为的肯定,赞赏中固化的,只有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优秀的时候,他才有动力让自己更优秀。

04方法真的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对孩子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教育方法要重要。如果你的样子没有改变,再好的方法,也只是“装的了一时,装不了一世”。真正决定父母对孩子影响的,不是刻意的实施方法,而是父母本身。当父母意识到这一点,相信教育孩子,我们的感觉传递会更准,孩子也会更爱你。

因此,所谓好的教育孩子的心法呢?不是快速的掌握什么技巧,也不是去改变孩子什么。而是能把父母塑造成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把自己的人格特质带入日常生活,去影响孩子,去传递对的感觉。希望家长在技巧精进的路上,感觉也能跟得上。

作者|罗清军,心理学科班僧,从事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喜欢看闲书、自言自语、码字还很多美的事儿;工作中的偏执狂,生活中的二师兄,你有你的执着,我有我的信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们的困惑:技巧已经“精进”,感觉却停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