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网络支教,翻转课堂,阳光课堂,双师课堂借助技术,一根网线让更多的村小孩子享受到了音体美以及之前难以开设的课,让乡村孩子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乡村教育,同时乡村小学教育的贫瘠暴露无遗,一个学生的班级和学校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网络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各大媒体网站争相报道!这是一件好事!有推广的价值!




个人认为过度的宠幸和盲目的围观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我们回归平静想一想,教改多年,如果仅凭技术就可以让村小突围,教育那就太简单了!网络教育不是救命稻草,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

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孩子?
网络课堂真的能提高语数外的考试成绩让村小的孩子突围?

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需求,又能供给多大的营养?

村小发展:

村小无需突围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突围,只能不断的超越自我,虽然当下人们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声此起彼伏,但成绩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一个村小留守的孩子怎么能和一个出生城里众人助力的孩子比成绩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寒门难出贵子相呼应。传统的评价模式下村小永远处于弱势。传统抽血、资源消耗型、择优的模式注定了村小无法超越。
织好锦再绣花,村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家长满意度的下降,学校教师面对太多的尴尬,空校已不是个例了,要实现乡村振兴,振兴村小教育是关键,如果村小没人了(家长领着孩子走了),振兴村小教育也就是空谈。如何确保村小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村小的办学水品和育人能力,那么又回归到家长的需要,评价的制度的死胡同成绩上了。其实冷静下来想一想成绩真的是万恶之源吗?不是的!连成绩搞不好还谈什么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和村小突围。课改不是改得成绩不重要,成绩也是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至今评价体系中较为合理的尺码。那么我们的课改应该改什么,我们要改的是获取成绩的方法和手段,改的是唯成绩论英雄的思想和认识,改的是不顾孩子身心健康日夜的煎熬。
家长的要求其实不高,在孩子认知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只要做到这点才能确保村小不成为空校。村小在迈向小而美小而优的路上,要充分考虑到家长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孩子的需要。共赢才可持续发展。
村小有着天然的优势,人数少,有广阔的自然人文资源,更能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更适合培养孩子思辨和创新思维,相对大校大班很难做到。要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凭情怀远远不够,改革评价机制,借助技术,激发教师的内需力,抬高教师的准入门槛都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云平台背景下办好村小,让村小不在成为被怜悯,被施舍的群体,创造自己的价值,与时俱进也许是一条道。

1、为什么单纯的网络课堂,难以解决个性化问题?

2、家长对分数的追求,是一种什么价值的诉求,现实合理吗?

3、我们的乡村教学为什么难以满足这种价值诉求,或者追求满足这种诉求的同时,我们为什么无法兼顾其他素养培养,这其中哪些值得我们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