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

这句话出自丹尼尔.威林厄姆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我特别佩服作者,能把一个显然的道理,通过很多的对比试验,讲得非常的清楚。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小丹,他的文科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的,但是数学的成绩却很不理想。我昨天给他打了个电话,大意就是说让他把试卷当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来,看一下在哪个方面出问题,接下来的时间里就要在出问题的知识上,多刻意的进行练习,同时也送了"最好的地质学家见过的石头最多"这句话;"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这句话之后送给他,会让他的劲头更足的。

给他的建议让我也想起来我曾经的学习经历。在初二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几何吕老师。吕老师讲课非常的清晰,同学们都喜欢上她的课。我当时也交了一个好朋友,好朋友每天回家都会做大量的几何题。老师就把她做的习题拿给我们看, 这深深的激起了我的上进心。我也开始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做大量的几何习题了。在初二到初三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是在做数学题之后才能入睡。这个阶段的刻意学习,让我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快速的提升。现在回想起来,吕老师和我的好朋友就是我前进路上的推手。

刻意练习的结果就会让我们获得能力并且提高能力。刻意练习还会带来三个好处:加强基础技能,为学习更先进的技能做准备;防止遗忘;改善迁移。

第一,加强基础技能,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我记得当初学习开车的时候,即使身边有教练,方向握的紧紧的盘,眼睛一刻不敢离开前方,手也不敢离开方向盘,紧张的不敢说话,内心怦怦的跳。但现在经过了不断的训练之后,开车就很自如了。虽然知道违规,但聊天和接打电话也可以应付自如了。这就是在经过训练之后,我们的大脑就可以不用占用更多的工作记忆时间,不用专注在开车上,而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去干其他的事情。正如书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知道的事,要想开发大脑,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练习过程,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基础越来越巩固。

第二,学习会使得记忆更长久。我的学生润驰的爸爸在家长会交流的时候说,他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和孩子在一起做数学题,有的时候他做的数学题的速度甚至比儿子还要快,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孩子没有说出来,他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有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做数学题 ,我也跃跃欲试。真的很快就能够想出来。我们的不遗忘,就得益于当年的打下的深厚的基础。

第三,练习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初二的时候,我在班级的成绩居于中游,但是因为在数学几何方面,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能力,让我在其他科目方面也锻炼出来了相应的学习能力,成绩也逐渐提升上来了。当时我不断的练习,不断的重复,做几何题的时候,只要读完一遍题就能够把题该如何解在心中想出思路来。

精通任何一门脑力活是可以刻意练习的结果,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三点启发。

启发一:练习要有侧重点。昨天跟我的学生小丹说,你只需要找出来自己不会的地方。比如三角函数、几何、圆等,哪个方面不清楚,你心中要有数。拿出来这样的一部分的题,集中到一起,不断的去刻意的练习,只要能够在任何一个人不懂的问题上刻意的练习20个小时,也可以叫做20小时攻坚战。任何一个难的问题,基本上也就可以从不会到会而理解掌握了。

启发二:坚持不懈的练习。如今天听的王凯老师解读的《论语》的子罕第九的第15章,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中提到,在鲁哀公11年,孔子68岁的时候,结束了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回到鲁国。孔子利用从68岁到73岁的五年的时间,一直在对上古文化进行整理,编撰文化典籍,教学育人,拯救天下苍生。最后四大文明,最后就只剩了中国的文明。着这和孔子整理传统文化的典籍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孔子以及众弟子的长期不懈的坚持整理,我们怎么能有机会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启发三:要多设计有创意的方法来进行练习。给大家都知道,练习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重复练习多了就会感觉到很无聊。尤其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讲,长时间的坐下来进行学科的练习,的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如同样是练习动词填空题,我的同事朱朱老师,她最近做了一个尝试,就是把学生的作文改成了动词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来练习。这一点在使用的时候,学生就感觉到非常的新颖,因为谈到的文本,是学生自己发生的真实的事情,学生听起来就会比较关注,看学生写的自己的故事也是蛮开心的。

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反过来说,有充充分的练习,你就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为了精通某一学科的知识,为了精通掌握某一种能力,我们只有通过多练习来达到目的。这可能也就是熟能生巧的缘故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充分的练习,你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