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我,岁月

通往圆通小学的那座桥,是记忆里最诡异的桥,小的时候,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最怕一个人通过,一直相信桥底下和桥边的桑树林里会突然飘出个落水鬼,三步一回头屏住呼吸,那个时候也是风一样的女子。

新光大桥是中学上学的必经之地,刚知晓草履虫,就把那桥洞的壁想象成不同的细胞壁,喜欢那种说不出的排列规律,感觉那桥是有生命的,带着敬畏的情绪通过,忍不住会去抚摸,想今所想,也许依然存在着。

每天中午放学去外婆家吃饭,总要通过人民桥去小湖桥。有时住在外婆家,一大早单车爬到桥中央,就能闻到糍饭糕的香味,老街星星点点的灯火带来的愉悦能蹭亮整个冬天。那个时候,在梦里都希望哪天外婆家就搬到桥下,这样来来回回可以省下很多中午的时间。

荡口到厚桥有一座高桥,不知啥名,偶尔经过,总会有眩晕的感觉。跟小伙伴一道郊游,从来没有一次性爬上去过,要是有大风,很担心会连车带人吹到湖里,所以每次途径,大呼小叫是免不了的。

盛家桥,一直以为是外婆桥的原型。也许是因为我太过喜欢小孩子,小学时总会在暑假去那里帮隔壁阿姐看女儿,带着金家小妹在那桥下欢乐地摔了个大跟头,满身满脸镶嵌了的小石子。那个时候,盛家桥阿姐是记忆里温柔的标杆。

茅塘桥的记忆不是特别的愉快,因为姑姑家的那几只兔子吃了我的暑假作业本,那种歇斯底里的焦灼和不安,烙成了印,成了每次聚会的燃料。

义盛桥的记忆不是很远,却也不是那么清晰。一前一后,总是希望能保持一些距离,就怕被人瞧见说了去了。完全不像现在,快了慢了都会成为我定的罪,想来还真不容易呢。

好吧,貌似搜索不到关于桥的更多的记忆碎片了。我的近代里,多半是和女儿一起重复以上桥的行程和故事,当然也滋生出属于她的桥的故事来。

“如果80年是妈妈的生命,那么前面20年是属于外婆的,后面20年是属于我的,中间40年是属于你自己的。”小五子棋曾这样举例一个人的生命从属关系。如今,她也摇身变成了大五子棋了,妈妈也用完了属于自己的一半的时间。

虽然,偶尔也会努力去回答她幼时的问题: “今天,你丢弃了没有?” 如同故地重游,一半叹息一半欣喜。

与很多的人,搭了很多的桥。陪伴着看了很多的风景,成就了很多故事。也许温暖,也许悲凉,也许惊喜,也许愤怒,终究在彼此的生命里存在过。有些桥,可以拆,有些桥,得继续走,无论愿不愿意,适不适合,我相信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因为愿意去享受,所以真的就能享受到。

在桥边,移几棵柳,置几盆花还是必须的。闻香赏影也是回忆里有质量的一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桥,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