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

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_第1张图片

现在的太原,已经和以前完全有了大变样,高架桥越来越多,马路也越来越宽。说到这里,我今天想给大家讲一讲太原建设路的历史。关注我的小伙伴可能通过我每天的文章,或多或少的了解了太原很多。今天请大家继续跟随我,听我细细解读太原历史。

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_第2张图片

我们把时间调回到明朝时期,当朱元璋的三儿子朱棡被封为晋王时,太原就成了重镇。朱棡受封不久,朱元璋就给他修建了晋王府,并扩建太原城,城外城壕深10米。那个护城河就成为了建设路的前身。

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_第3张图片

历史总是在变化,随着太原人出行的需要,这条城壕被人们走出了一条狭窄的土路。太原市就在这土路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南北干道,当时被称作“城东干线”。到了1953年,那个时候的太原建设路还没有成型。太原市就决定在曾为明府城护城河的位置上修建这条路,并铺7—12米宽的碎石。恰好赶上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所以“建设路”的名字就产生了。1955年以太原五龙口为分界划分南北两段。原路段为建设北路,向南延伸的路段则为建设南路。

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_第4张图片

60年代初期,建设北路大东关街至小东门街路段被拓宽为宽48米的道路,建设南路在宽度未变的情况下把碎石路面铺设为沥青路面。70年代初期期,建设路重新规划干道。建设路大东关街至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路段,按规划拓宽至50米,其中车道宽14米,两侧设绿化隔离带,属于三块板路型。拓宽后的路面,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为沥青路面,人行便道为铺设水泥砖。

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_第5张图片

80年代,太原建设路迎来了第二次大划分。此次划段是以太原火车站为界,太原火车站以北为建设北路,北至胜利街;以南路段为建设南路,南至长风街。直到今天,建设路还是依此执行。 现在,建设路上跨七段高架桥、下穿四座通道,并建有四座人行天桥。和太原老城区的那些道路相比,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年的老街道,建设路只有60多年的历史。但60多年却让建设路由窄变宽、由短变长、由平面变立体的变化。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孩童成长的过程。

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_第6张图片

一条道路,对地图来说,它只是一条线;对我们而言,它意味着一段风景;对太原来讲,它见证着城市的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条道路的历史并不长,每次变化却牵动着太原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