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一条来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冻成了狗我本是一条来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冻成了狗
这天!刚夸几句不冷就降温!
瑟瑟发抖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冷得各有特色。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往往伴随着大风,吹得脸生疼,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深入骨髓。
只不过北方人并非孤立无援,他们拥有过冬的至尊法宝——暖气。
每年的秋冬季,北方人互相之间的问好不再是“吃了么?吃什么了?”
人们会用“你家来了么?”“还没呢!”这些神秘的暗号接头。
大家问的不是大姨妈,而是暖气。
没有暖气的南方人,冬天可能是这样的。
拥有暖气的北方人,冬天则是这样的。
大概北方人穿上秋裤和棉袄,只是对冬天表达基本的尊重。
虽然在室外向寒冷低头,一旦回到室内,光膀子也不足为奇。
毕竟,暖气片里的水声,是希望的声音。
暖气 ?什么是暖气
暖气两个字,对于南方人,很可能是陌生的。
上个月,一位南方游客,被哈尔滨某地的暖气给惊艳到。
他在采访中说,这里的卫生间室温已经达到17、8度,比自己家里还暖和。
没感受过暖气的南方人,可能以为真的是热气散发,让房间变暖。
暖气严格来说,是热水。
统一的供暖站,将水烧热,再通过管道,输送到住户家中。
流经暖气片,就可以释放出大量热量。
在北方上学的南方同学,经常会成群结队地去——摸暖气片。
一边摸着一边还要感慨:太神奇了,从来没见过这么神奇的东西。
暖气的功能,不止是单一的取暖。
除了基本的保暖功效,暖气片还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用法。
烤袜子、烤衣服,已经是基本操作,不足为奇......其实还可以烤吃的......
暖气千般好,只有一点——太干燥了。
为了散热,可能要开窗通风。
为了消暑,还得多吃几根冰棍。
拥有暖气,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能源危机爆发,能源的价格也飞速攀升。
那些地处寒冷的北欧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的城市,集中供暖发展非常迅猛。
为什么要集中供暖?
因为烧暖气的工程量巨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还需要很多机械设备,一个家庭无法承担得起。
反而蒸汽供暖特别适合由以城市为单位。
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卯足了劲向前苏联学习供热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也是在那个时候,国家将以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了一条集体供暖分界线。
准确地说,供暖线的区分标准是:累年的日平均气温稳定≤5℃,天数稳定≥90天。
这是当时中国根据气候计算方法(室外温度低于5℃是冬天)制定的规范。
北边的有暖气,南边的没暖气。
单位、民居、工厂取暖都烧蜂窝煤,室内室外烟囱缭绕、烟雾蒙蒙。
积累了三十年,80年代开始,中国供热事业突飞猛进。到2001年全国已经有300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暖。
北方人终于在冬天过上了暖和的日子。
●集中供暖的时间
北京的供暖时间标准又矜持,从11月中到3月底。
其他城市的供暖时间依照当地气候,在这个时间上做出相应调整。
供暖开始最早的地区,当属中国北部的各个省市。
大兴安岭被称为中国的“最冷小镇”,它是今年中国集中供暖时间最长的地区。
时间从9月中旬到来年4月,足足持续半年。
而9月份,北京的孩子还穿着单衣。
●自取暖
有集体供暖,就有单独的自采暖。
一般北方家庭如果觉得集中供暖不太给力,往往多添置个自取暖的设施,让生活更加舒适。
南方人没有集中供暖,想要保暖不再靠抖,只能自己添置自取暖设备。
集体供暖没得挑选,自取暖的方式可就五花八门了。
所以南方适合集中供暖吗?
可能要令不少人失望:就算在南方实行集中供暖,也不会产生和北方一样的效果。
一方面,南方哪怕在冬天,也不时下雨,空气湿度很大。
这导致热传导速率上升,间接地导致了导热系数的上升(干燥、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33 W/m·K,水的导热系数则是0.5815W/m·K,两者相差超过了二十倍)。
南方的城市在冬日湿度往往不会低于50%,因此暖气片散热的速度十分快。
如果要达到北方室内同等的温度,就必须花费更多的能耗。
换句话说,即便加热了,也捂不住。
另一方面,南方建筑物的结构也和北方不同。
总体来说,北方的屋体墙厚,相较于南方,保暖性更强。
相比之下,基于防热通风的考虑,大多数南方房屋的墙体没有中间的空气作为隔热层,相对要薄得多。
又是那句话,即便加热了,还是捂不住。
就算这些都忽略,如此大范围地加装暖气,依旧是一项财力浩大的工程。
凛冬已至,南方人民要想舒舒服服地过个好年,办法还是离不开那两条:
要么身跨黑科技(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地暖、电暖、热水袋、暖宝宝、热奶茶);
要么练就一身浩然正气!勇敢!
我本是一条来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冻成了狗。
文章为删减版,原文来自:槽值,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