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昨天我们再次提到了策略的问题,其实从一开始就在说,也一直没有停,所以感觉从没确定下来过。我们对策略层面的关注,是避免走错方向,努力转化不了价值,浪费机会和时间。也是担心陷于当下,拘泥于眼前,没有格局以至未来会受制于今天。

我们真的没有策略么?

再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应该有的认识:我们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是否可产品化和可持续性化?

至少,对此我们是有一些明确的认知的。

我们的目标受众:中产阶级 。                提供价值:中产成长索引与消费指南。    产品化:内容带来关注,关注产生流量。流量即产品。最基础的流量转换是广告。高级的方式是内容付费。顶层是自有产品售卖。 持续化:内容-用户-流量 维持用户正向发展,持续性就不断,产品就在。

内容与用户连接点:新媒体                    微博:中心影响力    微信:垂直影响力,忠实用户培养地    头条+百家号:互联网综合影响力  抖音:边际人群拓展

我们的起点-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回归我们的目标受众-中产阶层。中产阶级的两面。一面,成长优化。一面,消费提升。这些有能力聚集财富的人,也是对自我管理很注重的人。职业、资产、家庭、精神、自我标榜都有要求。另一面他们有更多消费力,在教育、文化、旅游、生活方式方面有着更热忱的消费意向和升级意识。这两面性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多困惑。也可以称作焦虑。焦虑不产生价值,产生的是创造价值的机会。如果我们排序,房子和车之后,能够持续关注且能产生高频消费的就是日常跟随式的需求,教育、文化、旅游、职业技能、知识拓展这些都是。

如果说没有策略,那应该是说我们没有一个既定的,明确文字表达的说明。如果指的是这个,那我不太认为我们一定需要。

为什么注重当下

在移动互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比任何一个媒介形态发展的都快,迭代性之高令人发指。半年一大变,一个技术就翻篇一个时代。而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让人们有机会凭借点滴的内容积累就创造一个行业的发展。

三年前的papi在屋子里用手机录视频的时候,不会想到今天她的名字成为一个公司,也不会想到买零食和演电影。同道大叔写下星座微博的那一刻,不会想到这些成为价值过亿的IP,还变成了周边分布全国各地。如果说凯叔开始讲故事,罗振宇一做公号就知道他们今天这样子,我是不信的。电商网红发展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与新媒体发展形态变革息息相关,背后更是技术、平台、关联产业发展的综合支撑。

这些走在我们前面的人,这些依托新媒体生态的创作者,有一个共同点,是在一点点的积累中顺势而为,成就自己。他们用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告诉我们,内容值当成事业来做,且边际宽阔。但这一切,不来源与宏伟构建,来自于脚踏实地与用户的一次次沟通,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对平台、媒体、商业综合的判断下的调整。

我们需要做的

我们还处在从0到1的阶段,内容的搭建刚刚起步,我们的命题是理解我们的目标用户,如何联系用户,维系用户,打动他们,影响他们。从职业、教育、家庭、文化、旅游、资产等等这些空洞的名词中发现关注点。教育不是教育,是“上什么样的学校、学什么特长、打不打孩子、让不让孩子上网、 我(中产阶层)学什么、我是不是需要教父母点什么”,每个选题都是我们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是否可以沟通我的目标受众,这个表达形式能不能让他留下来,内容的深度是否足以影响他。我们提供的价值是否足够?还有更多可以提升的在哪里?

当我们迎来一万个用户,才可以说自己是个自媒体。当我们拥有十万用户,也只是有基础做高级一点的产品。当我们拥有一百万真实有效的理想用户,我们才可以谈未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