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学》:带你思考人生的大问题

《幸福的哲学》大部分内容是周国平在各大高校以及中学的演讲和现场问答的记录,翻来覆去探讨的其实主要是两大问题,一是关于哲学的,二是关于幸福的,实际上是对生命核心价值的思考。如果你当下对人生有很多疑惑,对前途也一片渺茫,恐怕这本书能或多或少帮到你,至少对我是这样。

‌关于哲学

在大多数人心中,哲学就是“玄学”,是高大上的、深奥的、晦涩难懂的,提起哲学,大家只会敷衍一笑。但在周国平的笔下,哲学却是平易近人的,是很接地气的。什么是哲学?哲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周国平在这一部分的论述很精彩,为了不影响准确性,我尽量引述作者的原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哲学其实就是经常和自己谈谈心。谈心不是谈事,要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我们平时往往陷在事里面,而哲学是要你跳出事来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尽量想明白,这样你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活得更明白也更超脱。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那么,哲学要让我们想一些什么大问题呢?简单地说,分两大类,一类是世界、宇宙的大问题,另一类是人生的大问题。在这个定义里,我们要注意“整个”、“根本”、“思考”这三个词,它们表明了哲学的三个特点。

第一,哲学面对的是世界和人生的整体,要求我们跳出局部来看全局,然后再站在全局回过头看局部。通俗地讲,我们平时是在低头走路,哲学就是要让我们抬头看路,而且是立足于人生的全局来看自己所走的路,看自己走的路对不对,过的生活有没有意义,怎样生活才有意义。

第二,哲学所思考的是根本问题。什么是根本问题?说到底是两个,一个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要为你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它是要你去想根本问题。

第三,独立思考。哲学要你面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去想根本问题,而根本问题是没有终极答案的,至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就是要你去独立思考。世界观,人生观,强调一个“观”字,观,不要把它固定成名词,要当成是动词,你要自己去看世界、看人生,这就是独立思考。

哲学只向你提问,不给你答案,它把你引到那些最高问题之中,它就尽了它的责任。如果你真正去想这些最高问题了,你对它们的思考保持在敏锐和认真的状态,哪怕最后没有答案,你和不想这种问题的人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生活中你和他们会有不一样的心态和境界。

‌关于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快乐,包括生命本身的快乐和精神层次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必须是丰富的、多层次的、长久的、可持续的以及可生长的。生命的快乐是深层次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高层次的快乐。

《幸福的哲学》:带你思考人生的大问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生命的快乐

第一是生命本身所带来的快乐。人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逐渐演变为功能丰富的生命系统,能活动会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且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有了这样的生命意识,怎么会不感到快乐?另外,健康的活着,也是最大的快乐之一,正所谓平安是福。

第二是大自然带来的快乐。你沐浴温暖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会感到心情舒畅;你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会触发雄心壮志和对自由的向往;你看到百花齐放,也会心花怒放……总之,大自然通过刺激人的感官,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快乐。但如果你闭目塞听,不用心感受,是无法体会到的。

第三是亲情、爱情和友情所带来的快乐。这个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快乐,也是普罗大众最容易感受到的快乐。周国平六十年代上大学的时候,还不能自由恋爱,但是你挡不住青春啊,这个感觉在啊。“那个时代的时尚吧,女士、小姐戴一顶精致的草帽。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好像有一件未知的、还不太清楚的、但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在等待着我,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幸福感。”

二、精神层次的快乐

我们可以把人的精神属性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智,智力,理性,人有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情,情感,人有感受的能力;第三是意,意志,人有实践的能力,能够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指人有道德和信仰上的追求。和三种能力相对应,智追求的是真,情追求的是美,意(德)追求的是善。

首先,智力上的快乐,一方面指的是人有好奇心,爱动脑筋,喜欢学习,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另一方面是说的是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这样在智力上才会得到成长。

其次是情感体验的快乐。这里讲的情感是广义的,指人的感受能力。人不光有智力(认识能力),还有感受能力。人是带着感情生活的,有好恶,有喜怒哀乐,这些其实都是财富。我们如何把外在的经历转化成内在的财富呢?就是通过阅读和写日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记录,思考,总结,这样你的内心生活就不会中断,心灵会越来越丰富,这样就会享受到情感体验的快乐。

再就是道德和信仰上的快乐。道德的根本是什么?一是同情心,所谓同情心就是说,自己是生命,别人也是生命,人和人之间要以生命和生命互相对待,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的两种基本道德:正义和仁慈。一个人是否善良,就表现在这两个方面。另一条是做人要有尊严,人是有神性的,人的灵魂是高贵的,它有着神圣的来源。因此,人和人之间不只要作为生命和生命互相对待,而且要作为灵魂和灵魂互相对待,自尊并且尊重他人。

到了这个层次,道德也就是信仰了。一个人有没有信仰,倒不在于他是否相信某种宗教,最重要的是相信人身上是有不可亵渎的东西的,不管把这个东西称作神性、灵魂还是别的什么,都忠实于它,守护着它,在一切行为中体现出做人的尊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仰的快乐是做人的最高快乐。

讲了这么多,若纯粹把幸福作为一门学问来探讨的话,总有那么多高大上的条条款款,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很朴素的,用最简略的语言归纳起来就两条。

第一,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这实际上是生命的快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爱情、亲情和家庭。

第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靠这个养家糊口。这实际上是精神的快乐在俗世生活中的落实。

实际上周国平在后面讲教育的目的,读书的目的等很多问题时,都会回归到幸福的三要素智、情、德来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要知道生命最宝贵的价值是什么,用作者的观点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优秀和幸福,如何具备幸福的能力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就要从智、情、德这三个方面下手。那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得到生长。

同样阅读也是,为什么要阅读?一是为了获取某个专业的知识,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如何提高精神生活呢,这就又回到智、情、德的话题上了。再就是如何阅读,作者的观点是“直接阅读经典”,直接就是指直接阅读大师的原著而不是二手解读的书。读什么呢?读经典,什么是经典,一是看时间,就是看这个作品是否是在历史长河时间筛漏中保留下来的,二是看读者体验,这个书看了之后是否让人得到启发,是否让人感到精神的愉悦和提高?那具体读哪方面的经典呢?就是能在智、情、德方面给人熏陶的作品。

总体来说,这本书探讨了人生的一些大问题,也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疑惑的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诸如财富与幸福、优秀与成功、进取与超脱、交往和独处,等等。周国平用他平实质朴的语言,为我们理清楚了生命中的这些大问题,咱不一定要全盘接受,但他至少引领我们诚实的去面对这些问题,去认真思考什么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对于重要的东西,你要看得准、抓得住;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东西,你要看得开、放得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的哲学》:带你思考人生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