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合作伙伴纵论中国软件外包品牌缺失

在近日于微软美国总部举办的“中国商务交流日”上,微软与国内的外包合作伙伴都谈到,中国的软件外包实力很强,但缺乏品牌,这让很多跨国公司外包时首先想到了印度而不是中国。

近日,微软在美国总部举办的“中国商务交流日”(China Business Day)。此次活动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微软中国与国内的外包合作伙伴一起到总部,让外包伙伴们能够和总部直接沟通,加深了解。

全面负责中软外包业务的中软国际的高级副总裁孙秀芳说,中国软件行业缺乏品牌,“其实我们做了大量的东西,大家都不知道,因为中国人比较传统的都是我们不要太炫耀,但是你真的要打入国际市场的话,这是不行的,中国本身作为一个国家来讲没有外包的品牌效益,所有的客户一想到外包,马上想到的是印度”。

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文思创新公司从1997年开始为微软做一些外包工作。近3年来,每月来一次微软美国总部的文思创新执行副总裁吴建说,从2005年开始,文思创新开始接受微软总部发包的订单,但一路走来,感觉非常艰辛。文思创新艰辛的原因是,只能靠着一个个的成功交付赢得了客户的认可,而没有品牌的效应。

浪潮集团旗下负责外包的公司——浪潮世科的副总裁靳小州说,浪潮成为微软外包合作伙伴后,不论是在千万美元的外包大单、经验的积累、技术进步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获益匪浅。

靳小州说,他希望有一个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联合会的组织,这也正是中国外包品牌化的一个方面。靳小州认为,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联合会可以在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价钱、竞争方面对保护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这对中国企业的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必不可缺失的步骤。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也意识到了中国软件外包品牌缺失的问题,本次带外包合作伙伴到总部交流也正是基于有类似的考量。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资深总监申元庆透露,微软曾经和发改委、信产部等政府主管部门提过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品牌的问题,当时建议他们用一个品牌,叫中国“芯”华夏“擎”。

申元庆还透露说,微软去年第一次举办了软件外包公司CEO的峰会,以此来凝聚中国外包软件行业的力量。(熊立)

以下为采访实录: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资深总监申元庆:今年微软中国商务交流日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让微软总部的各个部门能够对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乃至整个外包产业增进了解。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把和微软密切合作的外包伙伴们请到这来,跟产品部门多接触。

我们这次邀请的浪潮、中软、还有文思创新三家公司都很有特色。就软件外包、行业解决方案、公司规模来看,三家公司都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他们也是微软在中国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浪潮世科副总裁靳小州:浪潮是目前中国领先的硬件厂商,已经连续12年蝉联个人电脑服务器市场第一。浪潮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开始涉足软件开发行业。到了2003年我们开始做软件外包行业,2004年成为微软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和微软的合作,我们一直非常满意。我们收到微软2500万美金的投资,这个投资目前已经是400%的回报,这是很大的成就。

其次,浪潮连年超额完成和微软之间承诺的产品销售,同时我们还和微软共同发展像电子政务、烟草行业的解决方案,浪潮致力于把我们原来在Linux和JAVA平台上关键的企业级应用移植到微软的.Net平台上,这个工作目前取得了相当好的进展,以及运用到包括全国一些重点企业、重点的政府行业,比如青岛市政府等。

外包方面,我们非常多的受益于微软的合作,主要体现于几方面:

一方面是比较大的规模的外包,包括千万级美元的外包项目。与微软合作,能够提高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对软件开发和测试方面的认知,然后得到国外发包方的认同,提高自己竞争力。

其次,在和微软合作应用开发方面,我们基于微软Sharepoint技术和微软有20多项应用开发。我们和微软共同开发出的解决方案从微软内部的应用,推广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应用,这是非常成功的,浪潮也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

第三,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些中国市场独特的优势,比如说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我们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用户。应该把从中国产业中汲取的好的经验,或者一些只能够在中国形成的概念,整合然后推向全球。

在这里,我们不能够只满足一切向别人学习,同时我们可能总结出来一些优秀经验,也可以向外来做推广。比如中国在基建的快速发展为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带来新的机会,举例来说,比如数据服务中心,我想要放印度的话,可能跨国公司会有一些担心,如果放在中国的话,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已经很好的基础设施做和印度不同的事情。

最后一点,我想谈的是一个软件外包产业联合会的概念,五六年一直没有真正提到日程上来。在这方面,比如说在核心竞争力、价钱、还有私营竞争等等这些方面,我觉得联合会是对于保护中国软件企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必不可缺失的要素。

文思创新软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吴建:文思创新1995年成立,创业前期是民营企业,在艰难的环境下发展起来,今天大概有4000人规模。2007年12月12日我们在纽约证交所成功登陆。

我们1997年开始给微软做外包,1997年给CTI做MSN一些外包的工作。一直到2005年才真正开始到微软总部来开拓业务。我们是通过成功的交付来扩展知名度,然后逐渐打开局面。在我们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微软软件外包服务中心对我们这类公司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两三年前开始对中国的外包产业进行规划的时候,就提出把提升外包公司的资质和整体的交付能力作为重任之一,这使很多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可能和空间。

中软国际资深副总裁孙秀芳:我想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过年的时候,印度的软件外包联盟,它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邀请我去谈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外包。在那个会上有印度、巴基斯坦、有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的代表。通过和大家的交流,我感触很深的有几点:

第一是中国没有品牌概念。其实我们做了大量的东西,国际市场都不知道,因为中国人比较传统不爱宣传。但是如果要打入国际市场这是不行的,中国本身作为一个国家来讲没有外包的品牌效益,所有客户一想到外包马上想到的是印度。

第二,中国任何一家公司都还太小。中软国际07年是5000人规模,纯粹的外包收入超过一亿美金。到了2010年的时候将近2万人,收入能到达10亿美金。但现在印度的一级公司都已经7万、8万员工了。所以我们每一家公司实际上都不大。

我觉得我们的挑战主要有几点,从整个行业上来讲,大家怎么样快速的成长,形成中国的外包生态系统。这方面我们非常需要的像微软这样的公司。所以我非常感谢微软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中国的外包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没有外包的品牌,每一家公司都只能很辛苦的做,好像鸡吃米一样,一粒一粒吃,很难有跨越式的成长。

印度之所以成功其实是靠一个比较强大的一个组织,把大家都聚在一起。第二,很多在海外的印度人在帮助印度的外包产业,我们应该怎样联系海外华人一起帮忙,把中国的外包市场带起来,这点也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方面跟印度不一样,印度没有本土的市场,所以印度公司都只能到境外去。中国有本土市场,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两条腿走路。第二要有培训平台,我们现在已经跟80多个大学合作,已经有26年的经验,专注于做培训。第三,我们不能够只是在价钱上面有优势。现在马来西亚、越南已经比我们便宜多了。我们要建立互动的机制,把国外的经验跟国内要结合起来。我们相信中国的外包实际上一定能赚钱,这也是我们自己一直坚信的。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资深总监申元庆:微软对中国非常重视。微软总部派大量的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中国和下一代人衔接。我们软件外包服务中心团队现在计划4月份去印度一趟,我们先起头,先学习。带着微软总部的身份,印度的厂商很愿意教我们,然后我们用学到的来帮中国。

第二,其实我们过去跟发改委、信产部也提过品牌方面的问题。当时我们建议一个品牌,中国“芯”华夏“擎”。擎是引擎的擎。从微软的观点来看,我们真的愿意加大力度来投资,去年我们尝试办软件外包CEO的工会,目的只有一个,我们希望CEO们意识到软件外包是个战略。去年我们做了一些创新的部分,今年我们去印度取经。另外,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尝试到日本去,日本有庞大的需求,我们现在进一步做接触,希望明年能够加大力度。我觉得应该利用有机会,把方方面面的经验吸取过来。

从微软的角度讲,国内大概有240家有软件外包的企业,微软80%的项目密集集中在20%的合作伙伴,把最重要的项目给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这样的情况之下,才可以帮助中国外包产业在这两三年之内追上印度水平。

靳小州:我们和印度公司的竞争趋势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即有多大的扩展能力,并购能力和开发能力。另外一块是盈利管理能力。如果中国公司能够保持相当合适的规模,在盈利能力上持衡的话,它在这三五年以后一点能够胜出。

中软国际资深副总裁孙秀芳:印度公司有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它们直接拿出来的成绩单,每一个季度全都非常漂亮,而且成长30%,不多不少。

文思创新软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吴建:讲到盈利能力的话,我深感赞同。文思创新的话之所以能在纽约上市,跟盈利能力有很大关系。现在新的《劳动法》,人民币汇率等等都为我们增加了一些挑战。但是就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来说,你也能看到向上的、健康的精神。如何能够开源节流,创造更多的效益,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可以一起共同探讨的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包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