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仰受到质疑

昨天,闲来无事,想着看一部电影,于是,就看了聚焦(spotlight),2015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顶着这样的官光环,让人不看也是在是过意不去,总觉着会对不住这个世界,对不住这个影片的制作者。

说看就看,影片大约两个小时多一点,中间没有停顿,甚至连喝水都没有,尽管是在电脑上看,随时可以倒回去,暂停,但是为了保持不跳帧,一口气看完了。

影片讲述了波士顿环球报新任主编上台后,重新提起几年前的一个没有连续性报道的神父猥亵儿童案件,于是,spotlight杂志组开始专题调查,调查受到性侵的人们,调查当事的辩护律师,最终,事件涉及面越来越广,受害人越来越多,终于,在几个月的调查中,报道形成了,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

突然让我想起信仰一个词语,本来说是昨天就完成的,结果给自己找了一大堆借口,愣是没有去完成,今天,不管怎么都要完成,不然懒癌犯了就没办法完成了。

那么信仰是什么?是崇拜?心灵寄托?

在电影里,有一个受害者说:对穷人家庭来说,受到神父的关注是一件鸡犬升天的事情,是整个家庭觉得荣耀的事情。但是在这种荣耀的背后,却是肮脏。神父,可以说是上帝的代言人,执行着上帝的角色,教育、感化着众人,但是他用披着神圣的外衣,骗取了一个有一个幼童,然后,猥亵,甚至造成一些孩子变成了同性恋。还在在还未成熟的年代里有如此的遭遇,想想,对他的整个人生是有阴影的。但是,神父的角色在那里,是高高在上的,又可以封锁消息,尽管受到指控,但是最终不了了之,然后,神父换一个区域,继续干他自己的勾当,继续去祸害这个城市的人。

很讽刺的是,女主的奶奶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每个礼拜要去教堂三次,尽管女主弃教,但是仍然会陪着奶奶去。

突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的校长嫖宿幼女,其实是一种性质的。教师的职责是春风化雨,是一个神圣的岗位,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是一个有着理想有着信念,有着信仰的职业,信仰就是知识改变世界。但是当校长嫖宿幼女被曝光后,突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改变了,仿佛整个世界是扭曲的,像是收到强大的外力的挤压,已经变形了,这个强大的外力就是自己一贯的信仰,对这个行业的信仰。

学校啊,他是一个感化和教育的地方,是让人们获得更多理想和信念的地方,校长站在这个信念的顶端,却发生这样的事情。

是时候重新思考信仰是什么了。信仰,信,信任,信服,仰,仰望。合起来就是信任、信服仰望的东西。那个东西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就像我们到寺庙里,到道观里。即便不信教,也不会在里边大吵大闹,因为内心的那种敬畏还在。敬畏和信仰是一样的,敬畏是敬重、畏惧。高高在上的东西就是被敬重畏惧的。

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一个责编和编辑发生冲突了,编辑觉得事情到已经掌握了一大堆事实,可以去发了,一是防止友刊将信息发布出去,失去了独家的影响力,再是,不忍心看到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责编觉得还不到时候,他想继续深入下去,将整个事件完整的曝光,把涉及到案件的所有人曝光出来。他们大吵了一架,这个时候,主编说了一句,声音很磁性,也很温和,但是那种温和里,有着一种不可靠近的气场,他说:我们都习惯去忘记,在黑暗里去摸索,等有一天突然天亮了,醒过来了,然后互相去指责,说别人这里不对,哪里不对,是谁应该去负这个责任,背负这个负担。或许,这就是所有人的共性,习惯性地去推卸责任。

说道这里,对信仰的感觉越来越模糊,以至于不知道信仰是什么了,也不愿去说这个词语,总觉得这个词语并没有那么值得人去信仰,值得人去崇拜。

如今,信仰已经差不多是文艺青年最爱提及的一个词语了,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毕竟,有信仰和没有信仰,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了信仰,自己内心会有一种力量去牵绊,是一种约束,没有了信仰,则会以为整个世界是自己的,会落入一个无法回头的境地。

那么,信仰到底是什么呢?或者,你有更准确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信仰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