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陪读误区

67.林中漫步育儿知识分享:

父母的陪读误区

好多父母反映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五分钟才打开书,20分钟才写几个字,不停地擦擦写写。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管用,差点儿被孩子气出了心脏病。

也有家长自嘲地说:“孩子就随他去吧,还是自己的命要紧。”就变成了佛系育儿。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父母陪读的误区,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你对孩子打骂吼的时候,孩子感觉到了害怕和危险来临,就会出现动物的本能反应,战斗还是逃跑,这个时候孩子负责思考意志的理智脑就无法工作了,孩子本来会做的作业也不会做了,孩子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神经抑制作用不强。让他产生兴奋很容易,但让他抑制很难。孩子打游戏会很兴奋,所以他就能很容易得坚持下去。但学习是在克服困难,完成一项一项的任务,没有兴奋的过程,坚持下来就比较难。

那为什么说佛系育儿不对呢?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学得不好,会不快乐、没有信心。而且,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评价,他是靠外在的社会比较,跟别的小孩子比较的过程之中,他给自己定位。

一个没有信心的孩子,不会攻坚克难,最后达成目的。对他来说,坚持很难,放弃更为容易。即便长大以后,也不会形成自己的能力感,更不容易做出成绩。

下面说一下父母陪读的其他误区。

1、盯得太紧:孩子学习都是被你盯,被你催。孩子内在的主动性就形不成。等到他的年龄长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越推越难。

2、目标太高:家长定的目标太高,结果孩子努力了好多次都达不到,孩子便会害怕学习,厌倦学习。在学习上觉得自己没能力,孩子便会无助、逃避。

3、不停地催:强化了孩子的慢慢慢,你越催,孩子的拖拉行为越被强化,孩子越看到自己的拖拉,孩子变得更加拖拉。

4、唠叨一百遍:孩子不行,父母便会唠叨,唠叨一百遍之后,父母还说,唠叨了你一百遍都不管用。唠叨十遍不管用,就得换办法。

5、说不合适的话:别磨蹭、真聪明、怎么又错了?

作为父母,你存在哪些陪读的误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陪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