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热词辨析:一篇文章告诉你,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新闻框架与议程设置的区别

框架理论与认知基模都带有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色彩,框架理论由其时代发展分为不同研究方向,各个概念在传播学学习中很容易造成混淆。

在这篇概念辨析中,将讨论认知基模与框架理论的基本定义,认知基模与内省式思考、刻板印象的联系,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的联系以及认知基模与框架理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认知基模

基模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成长和认知发展过程之际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引入传播学领域后,引起学界对大众认知心理的思考。

郭庆光教授认为:“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

刘海龙教授则认为:“基模代表着一种先入为主,自上而下的过程。它描述了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当前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


认知基模具有以下特点:

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是人认知世界变动的一种特定思考方式。但基模并不是固化的,它受到初级群体,大众传媒等外界环境影响,随着认知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2、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结构,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当大众感知事物时,会顺延着最浅显的认识不断深入思考,从而形成对该事件的多角度多层次认识。

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基模本身也是一种对世界认识的知识,正如知道火是热的,人就不会主动接触一般。基模总是由对世界的认识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共同决定。

4、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基模使得人在接触环境变化时,总是下意识的以过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


认知基模与内省式思考

内省式思考指当个体以往的行为方式难以解决当下的困难时,所进行的一种对自身与现实的重新认知行为,个人把迄今为止的有关该问题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起来,重新加工,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的新的意义和行为。

当个人的基模难以进行预测和决策控制时,便将借内省式思考重构短期的认知基模。


认知基模与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大众对某一群体的固化认知,如认为滴滴司机都是不安全的,摔倒的老人都是碰瓷等。

这种认知影响着大众对该群体预设的情感态度与接下来的可能行动。刻板印象既是认知基模的一种现实表征。


框架理论

社会学家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提出了框架这一概念。

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解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这两个学术概念。

根据框架理论研究的时代发展,主要可分为两个路径:媒介框架与个体框架。


媒介框架

媒介框架指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不仅包括新闻框架,也适用于分析不同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

包括公司在发布信息时延续的一贯模板,广告公司在制作同类型广告时的惯性思维等,指的是在生产信息时的一贯思维定势与处理模板。

其中,由于新闻是大众接触最多的外部信息,新闻框架是媒介框架研究中最常见的方向。


个体框架

个体框架即受众框架,研究的是个体思维中既有心理模式对信息接收的影响。既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方法。

这种结构和方法由受众以往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情感态度过程,引导着个体分析处理新的信息。

补充:新闻框架与议程设置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制约,他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新闻框架影响着记者在事件发生后选择哪些要素进行报道,报道的语言倾向,报道所期望达成的大众影响等。


议程设置的提出者之一麦库姆斯认为,新闻框架可以看作是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一个延伸。

议程设置的第一层面是对事实的排序,它侧重于公众在关注什么事件,第二层面是属性议程设置,侧重于对事件特定属性的表现。即媒介不仅影响大众在想什么,也在影响大众怎么想。

此时新闻的框架建构指在媒介议程上谈论某个事物时,对一些具体属性的选择与强调。而在属性议程设置概念中,媒体在谈论人物、公众议题或其他客体时也会对一些属性进行不同程度的强调。


由此可见,两者行为主体是媒体,新闻框架的选择与属性议程设置有着近似之处。在这里可以看到,框架理论中的个体框架与认知基模的效果基本无异。因此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重点讨论媒介框架与认识基模的关系。


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框架理论中的媒介框架主体是媒介,是一个处理信息后输出的过程,而基模理论的主体是个体,既接受信息后处理的过程,二者恰处于传播过程的两端。


二、形成原理不同

媒介框架的形成受制于媒介集团的立场,方针与外部压力,在具体实施时更受具体事件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宏观变动,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较为相似。

相比之下,认知基模由个体的独特经历构成,哪怕是相似环境下也可能形成迥异的价值观。且其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更加独立于外界环境的变化。


三、目的性不同

新闻框架不仅有助于加速新闻生产,更起到了引导大众思考的作用。通过事物报道的话语技巧,经过选择,强调,弱化后的新闻可以达到涵化大众的效果。

正如同样是发生灾难,大众对巴黎圣母院的哀悼与对斯里兰卡的忽视就是新闻框架的效果。而认知基模则主要服务于大众自身的认知与活动。


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的联系

一、媒介框架影响大众认知基模的形成

由于大众传播具有一定权威性,会影响受众新基模的建立和对既有基模的修改。尤其当信息来源与意见倾向都由大众媒介提供时,新闻框架所带来的涵化效应将格外明显。

此时媒介的思考角度正逐渐成为个体的思考方式,大众形成与大众媒介一致的刻板印象,正如对碰瓷老人的负面认知是由新闻的反复报道所构建的,当拟态环境将远方的事物拉进,媒介的倾向前所未有地影响大众的认知基模。


二、媒介信息触发不同的认知基模反应

不同的媒介框架将触发大众的不同的认知基模,当大众对该事物不甚了解时,认知基模以接受并形成新的认知为主,而如果某一类基模特别牢固,那些与基模不一致的反常细节就容易引起大众注意。

这种逆反或是认同的态度呈现不仅与内容本身有关,更与媒介的叙事方式既媒介框架密切相关。


三、媒体表达方式与宏观社会基模交互共进

大众传播已经深刻介入受众的成长生活中,在类人际互动的作用下,媒介框架的影响力已经与初级群体无异。

当下网络媒介的内容表现形态影响着宏观维度的社会感知,娱乐化,碎片化、即时满足等特性成为新一代大众认知基模的底层逻辑。

当媒介的内容表现框架倾向于满足大众的娱乐需要时,也在使得大众拥有更加重度娱乐化的思维方式,这种交互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认知基模。


全文总结

1、框架理论分为媒介框架与个体框架两个大部分,媒介框架最主要的方向就是新闻框架(因为新闻传播是大众接触最多的方式);

2、当主体是媒体时,框架理论便探讨“新闻框架”,这和属性议程设置是相似的;

3、当主体是个体时,框架理论便探讨“个体框架”,这和认知基模是相似的;

4、我们在区分“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时,也就变成了区分“媒介框架(或者新闻框架)与基模理论的区分”,从第3点可以看出;

5、厘清本文中“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的联系和区别,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去辨析以下几组关系——


新传热词辨析:一篇文章告诉你,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新闻框架与议程设置的区别_第1张图片

传播学的任一概念都存在着互相关联,在进行概念辨析时,可以抓住不同概念的定义,再从主体、目的、原因、影响等主要方面进行思考,多进行辨析思考有助于深入理解各概念的特性与联系。


了解更多专业的新闻与传播学考研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拖鞋哥新传考研❀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传热词辨析:一篇文章告诉你,框架理论与基模理论、新闻框架与议程设置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