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的程序员 危险的软件业

中国是个程序员老的很快的地方,在我34岁那年他们用“35岁以下”的条文,把我赶出了程序员的队伍。

  我读大学那会儿,比尔还背着书包,第一台IBMPC机还没有出现。我们能从报刊广播里面听到B语言C语言的争论,两种语言尚未分出胜负。91年,我开始半路接触编程,从旧书摊的一本砖头样的 开始,那年我已经24岁。之前我的学业只是让我粗通了Z80汇编,我花了五年时间把自己扔进了程序员队伍,从Dbase,到Foxpro,从VB,PB到VC,一路过来,然后,他们就把我踢出来了。

  按照通常的故事情节,事情会走向悲剧,我本应该在路边衣衫褴褛,饿的头晕眼花时后悔当初投错了门,但幸运之神却意外眷顾了我,00年,以超过我前半生收入总和的价格把我的一套软件卖给了一家国内知名的公司。这件事情的最直接的后果时让我在程序员这个群落里以编外的形式留了下来。目前,我与朋友合开了公司,仍然在开发程序,仍然以此为生。

  我本来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把35定义成程序员寿命的上限。当年有个著名的关于程序员PK妓女的文章,详细比较了程序员与妓女的众多相同之处。但以我的经历而言,虽接近事实,却有点不靠谱儿。学习编程是条漫长又无止境的路,聪明的人也只能变走为跑而已,怎么可能会经验越多的人反倒越没有用途了呢?我想,这大概也时常说的“中国特色”的一部分了。这几年看下来,事实确实如此。

  这与我们整个国家的浮躁气氛有关,大家都原意捞快钱,至于技术、竞争力这样的东西,基本上还停留在下巴上面,没有多少公司原意落实到行动。外包软件,应用工程、各类MIS系统充斥软件业,把行业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大干快上,跟时间赛跑,拼命压价或者提高一些支出接项目。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许多大投入的通用项目无人敢做,大家都原意做一对一的无法盗版的软件。而这种软件适用范围很窄,于是技术不见了,高技术成了幌子。

  浮躁,缺少行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乏注定中国的软件业只能把摊子铺大而不可能更高更强。仅此而言,我们离印度也会越来越远。你总不能说,世界上所有的袜子都让中国人来做,中国就变成了强国了吧?

  软件业由于自身的利益掠夺式使用程序员,把他们当作了高技术农民工。他们不原意程序员提高技术,因为那意味着需要提高工资或者面临他们跳槽的风险,他们不愿意研究新技术因为担心这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们让5个人干10个人的活以让程序员们感觉工资高了一倍,没有人多少人去想五年或十年以后的事情。凡此种种,造就了今天程序员们今天未老先衰的境遇。

  程序员的快速老化,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损失,对于整个软件行业来说,损失则更大。我自己从事这些年0深知程序员道路的艰辛。一是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一个像样的程序员的,第二是编程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并不象有些人以为的新的就是好的。从C到C++到.Net,还有其他许多东西,就算一个人倾其一生,也无法学完这里面所有的东西,如果你一个学C++的人觉得自己OK了,不需要问,肯定是半瓶子水。比如GDI+会比GDI更好吗?我想很少人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

  35岁是个很奇怪的年纪。很多人为了生存,可能不得不在这个年纪到来之前离开这个行业,也因此软件这个行业里面绝大多数人会拎着半瓶水就离开了。每趟列车都从原点出发,中途人就下完了,这样的软件业究竟能够开到多远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了的程序员 危险的软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