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边界》听书总结

这是一部颠覆认知之作。作者戴维·温伯格是哈佛大学伯克曼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是互联网思想家。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阐述了互联网的生存指南。听完全书,正如著作标题所指,一定会打破你知识的边界。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短短几十年,对于人类的思想、沟通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认为如果有人认为互联网成为了获取知识的阻碍,那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正在发生的知识变革。互联网创造出的无限连接的信息网络,让我们更接近知识的真相。

第一部分,人们对互联网和知识最大的四个偏见。

1、 纸质书有质感,且成体系。

纸质书有时只是有种文化感,但大多人并不一定选的到好书,相反来不及看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甚至扔掉。而且书的物理性质也会限制作家的思路,因为成书的过程中,作者会自动删掉与其思路相左的观点,于是这样得出的就是片面的一条链,而称不上知识体系。

2、 互联网让我们陷入了信息过载的焦虑。

其实信息过载的问题古已有之,不然“学海无涯”的说法又从何而来?所以我们无需焦虑,因为我们一直处在信息过载的状态,我们真正的问题是找到新的有效的信息过滤器。纸质书,尤其是权威的版本是帮读者筛选掉大部分信息,而缓解了人对信息过载的焦虑的。而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信息无法真正过滤掉,而人们都是从自己的圈子里获得信息而忽略或者鄙视其他渠道信息的。

3、 回声室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只选择听见自己想听见的声音。而现在的人工智能算法更是加强了人们喜好,每天被同类的观点同化,不断重复,就以为自己所知的就是事实了,殊不知自己可能正在于真知隔绝。不过因为网络的存在,高墙已经变得可渗透了。

4、 知识的基础是事实。在数据需要人工筛选,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容量都很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今数据量剧增,每个人可以轻松获得大量事实,于是真正具备筛选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尤为重要,犯错更加容易。每个观点的背后都有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你很难单纯地判断对错,事实也就变得非常无力。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有着确切结论的年代了,即使是过去我们所相信的,也可能并不是事实本身,而只是刊登出来的信息。

第二部分,作者阐述互联网塑造出的全新知识生态系统。

1、 知识的本质。互联网如今已经发展为一种生态系统,它重新定义了知识,在网络世界里,知识的本质发生了变化,知识不存在于书本中,也不是在某位精英的脑海中,它在于动态的联系。

2、 知识的生产方式。互联网成为知识的来源,因为它连接万物的特性,使得花费成本骤降,并且打通了传统知识的细分领域,使跨领域解决难题成为可能,没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专家。

3、 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的金字塔模型中,由底层向上依次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在这个模型中,处理知识的基本策略就是过滤、筛选,他是集中制的。在网络中,权威不再是知识的终点,每个节点构成的扁平的网,四通八达,在不断的多节点完善后不断确立地位,也就是从混乱中自发出现了秩序。人们可以从网上海量的数据中,顺着一连串的链接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形成自下而上的涌现。

4、 人们的思维形状

网络是一个无边界的载体,网络上的各个观点组合起来,形成一张没有形状的思想之网。

第三部分,作者给出了让我们更好利用互联网的建议。

1、 在开放的网络生态里,综合使用过滤器,用一些过滤器作为其他过滤器的指标。

2、 在上传资料时,要上传“关联数据”,让数据之间发生联系,变成知识,变成数据公地

3、 展示你的工作,链接一切,可以找到所有感兴趣的知识。在未来,连接才是王道。进化体内部个体连接的程度越高,这个进化体就越优秀。

4、 学会拥抱不同。网络上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芜存菁,同时也要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帧网页,让超链接这个新型的基础设施带给我们更多的、对自身的新发现。

知识网络并不关心我们从哪里获得知识,无论是从网络上免费获取,还是从书本、课程里付费得到。应该关心的是,在获取知识之后,你是不是能和别人构成网络,一起理解这个知识?互联网形成了比起聪明人还要聪明的专家网络,网络能够让我们更聪明,只要我们自己想要更聪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的边界》听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