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去耦原理笔记(彻底理解并伴有公式计算)

        

电容去耦的不同理解

1:为什么需要加电容去耦
提高瞬态电流的响应速度,降低电源分配系统的阻抗(还不是很理解)

2:解释电容退耦
2.1:储能的角度
这个很好理解,当负载需要瞬态电流,稳压电源无法很快响应,这样可能会导致电压降低,加上电容之后,只要电容两端电压发生变化,电容会对负载放电,提供负载电流,由公式I=C*dV/dt,只要电容足够大,只需很小电压波动,电容就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此时电容充当局部电源的角色
结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简单易懂,但是对电路设计帮助不大,实际上,在决定电源分配系统的去耦电容大小的时候,需要用到阻抗的概念。

2.2:阻抗的角度




上图是一个等效的电源系统,AB间代表负载,我们的最终设计目标是:无论AB两点间负载瞬态电流如何变化,都要保持AB两点间电压变化范围很小,这就要求电源系统的阻抗Z要足够低,我们通过去耦电容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从等效的角度出发,可以说去耦电容降低了电源系统的阻抗,另一方面,电容对交流信号呈现低阻抗特性,实际上也确实降低了电源系统的交流阻抗。

电容本身的分析

上图是电容的等效示意图,不多做解释,其复合阻抗Z=ESR+j2πfESL+1/j2πfc=ESR+j(2πfESL-1/2πfc)

当f很低时,电容呈现电容性
当f很高时,电容呈现电感性,高频时电容不再是电容,而是一个电感,因此,高于这个频率,退耦作用下降
当发生谐振时,电容总阻抗最小,表现为纯电阻性,此时频率点就是电容的自谐振频率

品质因素的概念
电路在谐振时容抗等于感抗,所以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有效值必然相等。
电容上的有效值:Uc=I*1/wC=U/wCR=QU,其中Q=1/wCR,这里的I是电路的总电流
电感上的有效值:Ul=I*wL=wl*U/R=QU,其中Q=wL/R
所以:电感上的电压与外加信号电压U之比就是Q,Q值越高,电感上的电压越高

Q值影响电路的频率选择性,当电路处于谐振时,有最大的电流,偏离谐振频率总电流减小,Q值越高,在一定的频偏下电流下降的越快,其谐振曲线越尖锐,Q指越高,选择性越好。

在电路板上会放置一些大的电容,通常是钽电容和电解电容,这类电容有很低的ESL,Q值很低,所以具有很宽的有效频率范围

再有一个概念,电容理想自谐振频率和实际安装谐振频率不一样(过孔和走线的影响),所以会产生偏差,根据一般的粗略计算,安装的谐振频率会发生很大的偏移,使得小电容的高频去耦特性被削弱,所以实际设计中,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安装后的寄生电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从电源系统的角度进行去耦设计,该方法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使整个电源分配系统阻抗最低。

电源去耦涉及很多问题,总的电容量多大?如何确定?选择哪些电容值?放多少电容?选择什么材质?等等

先要说一个概念:目标阻抗定义为:Xmax=Vdd*Ripple/ΔImax

其中VDD为要进行去耦的电源电压等级,常见的有5V,3.3V,1.8V等

Ripple为允许的电压波动,在电源噪声余量一节中我们已经阐述过了,典型值为2.5%

ΔImax为负载芯片的最大瞬态电流变化量

该定义可解释为:能满足负载最大瞬态电流供应,且电压变化不超过最大容许波动范围的情况下,电源系统自身阻抗的最大值

,超过这一阻抗值,电源波动将超过允许范围。

目标阻抗有两点需要说明:

1:是电源系统的瞬态阻抗,是对快速变化的电流表现出来的一种阻抗特性

2:目标阻抗和一定宽度的频段有关,在感兴趣的整个频率范围内,电源阻抗都不能超过这个值。

需要多大电容量:

两种方法来计算电容量,

一种是利用电源驱动的负载计算电容,这种方法不考虑ESL和ESR,所以很不精确,不过很好理解;

设负载(容性)为30pf,要在2ns内从0V驱动到3.3V,则需要的瞬态电流:I=Cdv/dt=30pf*3.3V/2ns=49.5mA

如果需要36个这样的负载,则需要的总瞬态电流为:36*49.5mA=1.782A

假设允许的电压波动为:3.3*2.5&=82.5mV,则所需电容量:

C=I*dt/dv=1.782A*2ns/0.0825V=43.2nf

第二种就是利用目标阻抗来计算总电容,这是业界通用的方法。

设要去耦的电源为1.2V,允许电压波动为2.5%,最大瞬态电流600mA

1:计算目标阻抗:Xmax=VDD*Ripple/ΔImax=1.2*0.025/0.6=50mΩ

2:确定稳压电源频率响应范围:这个和使用的DCDC有关,设定DCDC在100KHz一下对瞬态电流有很好的反应,高于100KHz,表现为很高的阻抗,如果没有外加电容,电源波动就会超过允许的2.5%,为了在高于100KHz时仍满足电压波动需求,加多大电容?

3:计算电容量:   当频率在电容的自谐振点以下时,电容的阻抗近似表示为:Zc=1/2πfC

频率越高,阻抗越小,频率越低,阻抗越大。

所以100Khz的最小频率,对应的电容阻抗最大,此时如果电容阻抗小于50mΩ,则满足最低的频率要求

C=1/2πfXmax=1/2*3.14*100k*50mΩ=31.831uF,此时电容算出,大于31.831uF都能满足

4:计算电容的最高有效频率

当频率在电容自谐振点以上时,电容的阻抗表示为电感性:Zc=2πf*ESL

当频率越高,阻抗越大,但阻抗不能超过目标阻抗

假设ESL=5nH,则最高有效频率为:fmax=Xmax/2πESL=1.6MHz,

所以这样一个大的电容能够在100Khz到1.6MH之间控制在目标阻抗之下,当频率高于1.6Mhz,还需要额外的电容来控制电源系统阻抗

5:计算频率高于1.6Mhz时的电容

如果希望电源在500Mhz以下时都能满足电压波动要求,就必须控制电容的寄生电感

必须满足:2πf*Lmax≤Xmax,L≤Xmax/2π*500MHz=0.016nH

假定一个电容的总的寄生电感为1nH,为了满足≤0.016nH,需要并联:1/0.016nH=62.5个

为了在1.6MHz小于目标阻抗:C=1/2π*1.6MHz*Xmax=1.9894uF

所以:每个电容量为:1.9894/63=0.0316uF

综上所述:选择1个31.831uF的大电容和63个0.0316uF的小电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容去耦原理笔记(彻底理解并伴有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