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德国模式为什么看起来更成功

[读书]德国模式为什么看起来更成功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打开本书内容之前先讲个小段子:

记得在德国留学时,有一次教授文化差异的英国教授邀请一位来自法国的重量级演讲者–该演讲者的具体身份已经不记得了,似乎也是一位教授并兼任某企业的管理层。他演讲的主题大概是德国与法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听众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所以几乎都是德国人,只有我们几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位教授似乎是带着庄严的任务来演讲的,该任务就是在德国学生面前尽可能地诟病德国,赞颂法国。以至于到了最后,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都听不下去了。不得不说这位年轻的教授用当时的流行语来说是个帅哥,仪表堂堂、笑容可掬;但这并不妨碍他发表的言论令人倒胃口的程度。整个演讲没有什么可以汲取的东西,除了记得他赞颂法国时的关键点:当法国通过革命完成自身的统一的时候,德国人在做什么呢?德国社会制度是相当的落后,并且仍然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语调是非常优雅的傲慢);法国的巴黎是如何如何迷人的一个大都市,而德国呢?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总之一句话吧,我是法国人,我比你们牛,呵呵。讲到最后,邀请该演讲者来的英国教授听得面红耳赤,不得不匆匆打断他,结束了演讲。

在欧洲大路上,德法关系好像是德国人和法国人一个绕不开的永恒的话题。

本书的作者,作为《选择经济学》的首席作家,在本书的论述过程中,带有相对比较强烈的对德国及德国体制的偏见。这种偏见见诸于作者论述的每个观点,应用的每组数据对德国和法国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进行对比,但在数据之后的分析以及语言组织上尽有批评德国的感情色彩。

可能是因为自己对德国的特殊的感情,个人非常反感这种带有主观偏见的作品。当然,作为一部书或一篇文章的作者,难免或多或少的带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观态度,但本书的作者在行文中无处不流露着对施罗德及默克尔执政政策的不屑,有点让读者倒胃口。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这本书,希望能站在一个法国人的角度,将偏见的因素剥离,客观地看待问题;或像作者所说的,不论他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希望本书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启发读者去思考,在这一点上,作者的这部书也是希望了解德国的人可(值得)阅读的一本。

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向主张向施罗德政策学习的法国人阐述施罗德政策给德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说明德国经济之所以在欧洲独树一帜,并且在影响欧洲的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稳健的经济形势,受危机影响在欧洲各个国家中最少并不是因为个别政治家的经济及社会政策而是因为德国经济的结构性因素,这主要包括:

学徒制为德国工业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但出生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也成为威胁德国未来劳动人口的一大隐患,该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引进欧洲及外来移民来解决,但同时这些外来移民难以融入德国主流社会并成为德国社会的一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认为德国将经济危机转嫁给了欧洲邻国,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策略,原因是大量欧洲的劳动力涌入德国,使劳动力出口的国家损失了优质的人力资源。

德国对3岁以下的儿童的公共教育及照顾资源与法国相比及其匮乏,这使得德国已婚女人在充分就业(全职工作)上比法国要低很多。这是作者认为德国妇女在职场上相较法国女人受到歧视的一个原因。但同时,德国存在很多月收入低于400元的mini job,这部分工作主要由这些妇女从事,这些工作的雇主不需要为雇员缴纳各类型的社会保险;而法国则没有类似的工作岗位提供。

在法国长期存在一种行业合同,即一个行业内的标准工资、社会保险的对雇员的一些条款是行业规定的,并不由个别雇主来决定;相对的,德国则在近几年才开始施行该行业合同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德国雇员的一些工作条款则由雇主自行确定,也就是由雇员和雇主谈判协商决定,行业并不负有维护雇员权利的责任。作者认为德国学习了法国这一惯例,认为德国之前的规定没有法国的先进。

德国工业一直领先于法国,作者对这一点提不出任何倾向于赞颂法国的观点。

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后,为欧洲带来了灾难,而对于德国自身,则有利于德国的发展。原因之一是西德的很多资本得以流入东德以及与东德临近的东欧国家,这使得德国工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减少,是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原因之一,而与此同时又扶植了东德经济的发展。

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作者的每个观点都举证了德国、法国及欧盟或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而无论数据怎样,作者总能得出有利于法国的结论。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样的作品其实可以促进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有趣的读书体验。搜索LoveLifeNatascha,或快乐的常春藤,添加关注。Danke und Thank you everyone!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德国模式为什么看起来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