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给备课20分钟的时间——知识类型与备课思路

只给备课20分钟的时间——知识类型与备课思路_第1张图片

备课是讲什么内容和如何巩固所讲内容的问题,课的设计好坏取决于这两者的契合程度。至于怎么讲,则永远只有相对好的方案,而不可能有绝对好的方案,此所谓艺术的缺憾,勤能补拙的可能也在于此。

前半节课巩固练习最好是那些教师可以口述或简单板书而学生无需翻书无需动笔只需认真听讲思考就可以的题,而那些需要翻书动笔的练习最好放到后半节课去做。

课要力求简单而深刻,简单是指素材不会对教师的记忆造成太多的负担,这是前半节课的内容,如此才能把教师解放出来,课堂才有望生成,深入挖掘才成为可能。

备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呢?20分钟足矣,投入更多的时间意义也不大。除非你灵光一闪发现了更好的方式去讲解所讲,用更好的练习素材和方式巩固所学(永无止境),而灵感这种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绝非是坐在书桌前埋头苦思就能想的出来的。

不要总是急着赶题而导致每个题都欠把火,一定要回头总结方法,并让困生复述方法,困生能否复述方法是判断学生是否初步掌握的一个标准,切记!切记!

内容是死的,教师们讲的内容大同小异,课讲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精气神,教师的精气神决定着能否把知识讲的清楚明白,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为什么只给备课20分钟,因为教师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备课上,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用在课堂上,在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主角,是要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的。

20分钟何以可能?事实上当教师对 学生的几种基本学习方式 了然于胸时,当教师对自己基于学生基本学习方式背后的教学方法系统 运用自如时,备课只不过是寻找合适素材的问题,20分钟真的够了。

对于教师来说,一切美好的创意和想法都得通过自身的精气神来实现。

不同的知识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备课侧重点不同。

对于陈述型知识,首选是如何组织学生自学,或者教师思考如何尽可能三言两语说清楚开练,遇到问题再说(不可能一次都说清,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决定要反复查漏补缺)的事情,尽可能三言两语说清楚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有深入浅出的功力。

而对于具有过程性价值的知识,则首选课前挑战+课堂对话的思路,其次还有教师亲自操刀范解的思路。

备课的重点是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而上课的重点是反馈与转困(反馈迅速及时教师课上才有调整的可能和余地,所谓有效高效才有可能)。

教案本格式:

反馈与转困一定是紧密相连的


公开课备课的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尽最大可能把学生推到前面去),而平常课备课的出发点是学困生的学习方式(核心是学困生的学情反馈)。

公开课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常态课注重的是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以下为听课本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给备课20分钟的时间——知识类型与备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