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胜过医身

这两天朋友圈一篇旧文《什么才是真正的恶?》传的火热,不知道为什么,先不管那么多。
文章中作者叙述的很多东西都事实存在,尤其“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孕妇禁忌,儿童禁忌”等细细品味,寓意极深。当然我非专业人员,也不便讨论中药问题,避免无谓的争论。
之所以提到这篇文章,是因为它让我联想到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包括从前的我和现在的他们,对于疾病,对于用药近乎无知的表现让我感慨医学知识科普的重要性。

生病之后

情况一:对于普通人最常见的疾病无非是感冒发烧、头疼、拉肚子,很多时候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别用药就可以痊愈。但是身边的人如何处理呢?拿感冒举例,

  • 乡下人:先把家里相关的药吃一遍,治感冒的、退烧的、消炎的(主要是抗生素)等等,取决于自己家里的富裕程度。殊不知感冒药里的主要成分和退烧药一样,两者混搭极可能用药过量,大人还没什么,对于小孩就不好说了。因为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是杀细菌的,对病毒毫无作用,吃了也仅作为安慰剂,长期服用会有细菌耐药性风险,以后真的有细菌感染,这些抗生素可能救不了你。
  • 城里人:先重复乡下人的做法,发现过了3天还没好,那就去先医院吧,现在医生也都清楚,再给你开药,基本都囊括在你吃过的药单里,既然来医院了,一定要升级医疗手段,不然会被认为是庸医,所以直接开点滴吧。我经常看一些中青年医生的的公众号(这些人才是中国医学界的脊梁,他们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努力纠正大众不正确的医疗观、用药观),提到过现在很多医生为了避免遗漏某些未诊查到的问题,避免潜在的医疗纠纷,大多存在过度用药的情况,至于过度用药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毕竟是缓慢的过程,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大家相安无事多好

情况二:一旦遇到重大疾病,患者反而又不相信医生了,不断转院寻求立竿见影的治疗,在不断辗转挪腾中耽误了病情。

小病信医生,大病信自己也算是非常尴尬的医疗现实了。

医心更重要

为什么出现上述这种局面?
首先,关于医学和疾病的科普不到位,我们从小学到的医学知识就是

生病吃药,不行打针

其次,从医生那里了学习了一些知识是不准确的,很多老医生的医学知识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从不更新。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对于疾病的认识必然不断加深。如果连医生的认知都有问题,那么怎么科普?所以我上面提到了那些中青年医生,他们紧跟世界先进医学的脚步,不断学习,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又愿意分享自己的医学知识,正确的医学观得到普及我报以乐观。

但更重要的是,受众需要主动去学习,身体是自己的,常见自限性疾病不能完全指望他人为你做决定,自己心里要有谱。一旦遭遇重大疾病,需要专业医生做决定,你要抱有信心。医“心”胜过医身,这里的“心”更多是指观念,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心”胜过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