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同 万教归一

浅议信仰的共通性和人性的排他性

公元360年,罗马皇帝尤立安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有了那句世人皆知的话:条条大路通罗马(AllRoadsLeadtoRome)。

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遵照释迦牟尼的遗教,留下了一段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至今尚存的碑文:“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

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并以“三教圆融”、“识心性”、“独全其真”为立教之宗旨。道家提倡“世间如莲池,花红藕白荷叶青”。

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说,世界上有很多圣贤都在实践和传播无为法(真理),但是因个人修养、族群、地理、人文风俗的不同,形式和深度千差万别。

再说我们庶世百姓,你我关系好,我就会排斥你跟别人关系好,这是爱情的自私排他性也是我们人的“自然排他性”,也是自然的天性。迎合和发掘人类天性的信仰宗教更注重这点,其排他性首先要宣扬“终极真理是唯一的”,这种“真理的绝对性”是所有宗教最根本的排他性,也是所有宗教存在和传播的基本条件,因为假如某种宗教不自我宣称拥有“唯一的终极真理”,它就不值得人们信仰,也就失去了吸引信徒的最大卖点。既然如此,诸多宗教中只可能有一种是绝对真实的,其他的要么有所欠缺,要么纯属谬误。

作为没有强烈宗教归属感和只想通过宗教探索人生真理的人们,在理论上可以兼收并蓄,在实践上则应专一不杂。我经常讲一个比喻来说明此中道理,有一座山峰,其四面八方都有上山的道路,而每条道路都有其特点;如果某人沿着某条路攀登到一定高度,会记录下他的登山见闻和攻略,此路沿途遭遇如何,该如何解决等等,当然这样的记录仅限于他个人的心得,即使是沿着同一条路前进的人,也不一定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经验,而其他道路也是一样——这就是教派之间的差异性;如果有一个人真正登上了顶峰,他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了,因为他能看到每个方向每条道路,虽然远近高低各不同,但都通向顶峰,当我们想登这座山的时候,不妨先看看那些沿着某条路进行忠实记录的登山者的说法,尽量多了解几条路,看看哪条路的状况更适合自己,比如A路险峻而快捷,B路平坦而漫长,C路需要特殊装备……我们内心要知道其实这些路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某些素质的人适合某些相应路线罢了。然而,一旦选定某条路,我们则应不再动摇,因为没有人可以同时攀登两条路!你在某条路走了一段,再换另一条路基本是前功尽弃,唯一的收获是眼力体力得到了锻炼。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固然有很多条路最终都能通向山顶,但也有不少路是半途而废的,因为最初的发现者并没有走到尽头。所以,在出发前不要轻信某本登山攻略的说法,除了自己多看多思考以外,寻找一位登山经验丰富的向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归于“天地君亲师”中“师”的能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大同 万教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