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充满生长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自我教育。学校即学生生长的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成为他自己,管理、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实现个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有了这些才有孩子的生长,校园的生长。如何让校园充满生长性呢?

        让环境有生命。我们常说,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这就需要把环境还给孩子,把班级墙壁走廊墙壁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设计、自主展示。并且展示要体现公平性,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可以展示,而不是仅仅展示那些最好的作品,我们要的是每一个孩子的自信和进步。开始可能孩子的审美水平不高,展示的也不够美观,但这不要紧,只要坚持,有教师的指导,孩子的展示水平一定会不断地生长、提高。让环境说孩子的话,环境也就真正有了生命,有了生长性。还有学校的标语口号、指示牌也要用老师、学生的话说,符合儿童特点,读后能引起心灵共鸣,而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语言。如健康的你真棒,乐学的你真好,微笑的你真美等。

        让课堂有生命。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地方。当前有不少专家提出了生命课堂的概念,让课堂有生命,知识有生命,积极探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翻转,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彻底改变有教无学,教师满堂灌、拖堂灌的现象,变喂着吃为学生自己找着吃,变知识课堂、记忆课堂为思维课堂、能力课堂、价值课堂,鼓励质疑,激发深度学习与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让学习看得见。

        让课程有生命。学生是脚,课程是鞋,课程越适合孩子越具生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多样性,让学生有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向开发课程,向上向内生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早找到专业方向、职业方向,甚至人生的方向,以课程为载体,用爱好点亮人生。国家课程要实现校本化开发,与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相连接,融入学科教育,做出全人教育。

        让管理有生命。教育如种田,庄稼的生长是自己的事情,农夫只管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学生的成长同样如此。要在管理中实现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自主管理。班级可以把所有的环境、事务划块负责,承包到所有的学生,每人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去管理,去监督,去维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生就会生出责任心,生出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而这,就是生长。

        学校是树,学生是叶。学生到学校是来成长的,当校园这棵大树处处、事事都充满生命力,生长就会自然发生,学生就会得到健康、茁壮成长。(2017年11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园要充满生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