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_第1张图片

01

我认识一个朋友K,特别爱学习。

一开始的时候,我看他很认真的样子,对他还有种佩服感。

可是后来,我改变了注意。

原因是他虽然喜欢学习,但是并不注重效果。

应该来说,光从学习上来讲,他还是挺勤奋的,也舍得花钱。

大专毕业之后,前后6年之间,学过汽修、手机维修、画画、服装设计、厨师、会计等等。

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就业压力大,手上得有几项本事。

可是,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学了汽修之后,不想去修车;学习手机维修之后,也没去修手机;学了画画,也没有去画画;学了服装设计,也没有搞服装设计;学了厨师,也没有去做厨;学习会计知识,也没有去做会计。

直到现在,他依然干的是销售,还时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机遇不好。

我就很奇怪了。你学这么多东西,有哪一样东西能用的出手呢?我问他。

他的回答更让我无语:理论上都懂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自己还是用不出来了。

如果不深入了解,咋一听他吹牛,我会做这样,会做那样,还以为他是个全才。可事实上,每一样学过的东西,他都只懂一点皮毛,完全没有实践的经验。

有一次我故意逗他说,听说你会搞汽修,我的车子出了点毛病,你能帮我看看吗?修理费和材料费我出。

他脸色一变,有点紧张起来。对我说,这个我还真的拿不住。

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犯这么一个错误,那就是误以为自己学过的东西,都变成了自己的能力。

其实不是这样的。知道,和能做出来是两码事,而能够做好又是另外一码事。


02

有段时间,我一个亲戚把他正在读高一的小孩小N送来见我,对我说,这孩子的物理很差。我们家又没有钱去补课,你看能不能给他指点指点。

说实话,大学毕业这么多年了,我还真把高中的知识还给老师们去了。不过,学习的方法还在。

我让小N把物理书拿出来。一看,整个书都还是新崭崭的。

我问他,书本有阅读过吗?

他说,读过。

我说,这本书,老师有讲过吗?

他说,讲过。

我随机翻到“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提了几个概念,他答得模模糊糊。

一个学生,如果课本上的概念都是模棱两可的,那就无法解题了。

于是,我让他认真从第一页看起,不要放过每一个字。逐一阅读下去。把该记住的概念、公式记下来,把该理解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

完了,我把课本拿了过来,给他提问。

我发现,如果按照书上的提法,他基本能够答对。但是换个提法,他就不清楚了。

于是,我又让他继续阅读书本,力争让他自己从阅读中发现问题。

把基本的原理掌握清楚之后,尝试用这些原理,去解决课本上的例题。如果不会解,我又叫他回过来,再把前面的基本原理读一篇,直到能够解决例题为止。

把例题解决之后,我又把课本给他,让他看看,课本的例题是怎么分析的,思路是怎样的,公式是怎么运用的。

完了,在继续用学到的原理、公式、思路,解决课本后面的练习。

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再回过头来,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基本原理,以及例题。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如此反复蹂躏了几下,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学东西就是这样,要反反复复琢磨,才能把精髓学到手。

我们很多人,在学习上,都有一种急躁病。认为只需要看一遍,听一遍,做一遍就会了。

事实上,很多东西,需要反复琢磨,不断实践,才能掌握核心和要领。

检验学习的成效,完全在于运用。运用不出来,就等于没有学会。从学生学习书本,到我们成人学习一项技术、一种业务,都是一样的道理。

你学习了写作课,就有了写作能力了吗?未必,你得不断地实践,直到拿出自己的高质量的作品。

你学习了会计,就会做账了吗?未必,你得不断地实践,甚至要从打杂开始做起,直到能够独立负责项目为止。

所以一切的抱怨都是没用的,想要进步,还得从自己开始检讨做起。


03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不断的学习是必须的。

但是,如果不是有效的学习,也是无法进步的。

我的一个长辈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他性格是倔强的,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么非常专注,把它做到极致。

所以,每学一样东西,他都力求把它使用出来,并创造价值,讲通俗一点,就是可以赚到钱。

他15岁的时候,村里有一家人办事,从别处请了两个吹唢呐的人,来给大家热闹一下气氛。他一打听,原来这些人吹唢呐,工钱还不少,抵得上干一两天农活。

于是他就成天靠近这两个吹唢呐的人,给他们端茶、斟酒、倒水,人家吃饭的时候,他还帮着他们提唢呐。

这一赔就是三天三夜,但他始终寸步不离,侍候在这两个人的左右。

结果,他收获满满的。

一是唢呐的每一个部件是怎么制造的,用什么材质,有些什么具体的要求,人家都已经毫无保留的给他讲了。

二是唢呐有哪些曲谱,在什么场合吹什么调子,这些调子是什么,人家也用一些顺口溜给他讲了。

三是唢呐要怎么练习,如果运气,手指如何运用,人家也给了他中肯的建议。

可是,要放下手头的农活,跑去向人家学习吹唢呐,家里的人就不同意。

然而他决心一定,什么困难都难不了他。没有条件,他就自己创造。

忙完农活,他就去砍了一棵棕树,借来凿子,就开始制作唢呐了。每天晚上,都要搞到深更半夜。

加上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人,熬了两个星期,他终于制造成了自己的第一把唢呐。

接下来,就是开始持之以恒的练习吹奏。很多村里的人回忆,都无不惊叹他的这种毅力。

前后大概练习了两个多月,他就去投师。师傅一看他这功夫底子不错,学徒费都不收,就给他指点,并带着他到处去吹唢呐了。

后来,只要听到哪里有唢呐高手,他都要去拜访、交流,或者是学习。不到一年,他的水平远远超过了远近十里八乡的老师傅们。

于是他名声大振,获得了很多的业务。硬是凭借一把唢呐,年纪轻轻就让自己衣食无忧。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一样东西,而是我们所会的本领,别人也会。而且我们所做的东西,和别人比起来,没有明显的优势。

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那客户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并给我们付钱呢?


04

前些年,我要装修一套房子。

一个远房的亲戚找到我说,他在外面就是专门搞装修的,要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装修的业务给他做,帮帮他。

之后,他又请来了什么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给我做思想动员。

实在熬不过去,我答应把装修的业务给了他,费用和市场上请的一样,一点也不便宜。

可没有想到,他是一个很粗糙的人。光是地板,我就叫他翻工了十几处。

我认为,这是我的第一套房子,不能将就。花了钱,肯定要把它装修好,毕竟要经常住的嘛。

而他呢,认为,差不多就行了,并告诉我说,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

随后我们因为装修的事情闹起了矛盾,不欢而散。我提前给他结了账,另外再请人装修。

因此,他逢人就抱怨说,我是一个不讲感情的人。这也让我一度让很多亲戚朋友对我产生了偏见。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那就是做事情,最好不要先谈感情。

后来,我这个亲戚居然改行了,不搞装修,去买百货了。

社会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是因为你和谁的感情好,就能一直生存下去的,你得有价值,不然早晚要淘汰。

是的,一个人要能立足,要有很好的发展,我们不光是会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种专注的精神,把事情做得漂亮、做得精致。

这个社会,永远不缺会做事的人,但是只有那种把事情做得精益求精的人,才配让别人为他付钱。


05

我有一个朋友,一开始的时候,在一个很边远的乡镇工作,离家很远,做梦都想调回城里来。

可是托了很多人找关系,都没有调成。

后来,他也彻底死心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聚在了一起。他就絮絮叨叨地说了自己心中的苦楚。

我问他说,你在乡镇主要做的什么工作?

他说,就是处理一些杂事。

我说,你能写吗?

他说,我从小读书,作文就从来没有及格过。

我说,处理杂事的人很多,你又没有过硬的关系,人家凭什么要调你?如果想要进城,最好是能写点东西,现在很多机关都很缺写手。

没想到这句话,他还真的听进去了。

回去之后,就找报纸来看,不停地模仿,练习写稿子。又叫我推荐一些善于写材料的朋友给他。

我就把他介绍给了两个在材料方面写得很好的朋友。没有想到,他还动了真格,一到周末,就拿着自己的稿子,去找这两个朋友请教。

一个月时间不到,他的豆腐块信息,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了。逐渐地,这个势头一发不可收拾。省市县的党报党刊,都出现了他的名字。

可是他并没有满足这些豆腐块信息,而是进一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大块的材料写作上。

没过多久,县里的某个机关需要找一批能写材料的人,领导们就从报纸上发现了他。

于是在一个平静的夜晚,正当他还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到县里的某个机关工作。

就这样,凭借一支笔,让他从众多的同事中脱颖而出,顺利调回县城。

很多人认为,他一定是找到了某个大领导,打了招呼,不然哪有这么容易?

而事情的经过,其实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这个社会,不管怎么变化,都始终要用到那些脚踏实地的人,要用到那些快速学习并能干点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的人。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为自己没有后台、没有关系而伤悲,应该伤悲的是我们的不学无术、无所事事,以及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

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打造一项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终究会有用武的场地,以及得到更好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