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学习策略研究报告

附录一    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

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研究

一、方法

被试的选择

教材教法,自编教材,共讲六种解应用题的方法。1、简化法。包括勾画重点及写式简化。2、图解法。以线段图和草图呈现待解决的问题,把问题直观化。3、结构训练法。把一个复合应用题分解为几道简单应用题。4、联想法。让被试联想以前解决过的相同或类似的题,以解决当前的题。5、假设法。主要是把复合关系单一化,使问题容易得到解决的方法。6、对应法。包括列出对应条件及找到对应分率,通过排出对象条件和找到与题中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而找到解题思路。

程序。分为预侧、前侧和后侧

二、结果

这样的结果是中等生增长幅度最大,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水平。一是优等生中等生在难题方面的差异远大于他们在基本知识方面的差异,从而证实了中等生与优等生的最主要差异不是基本知识,而是解题方法与技巧。而产生在两方面不仅与优生与中等生均存在极大差异。可见基本知识与学习方法的缺乏是差生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

从实验组学生对训练方法的自我评价中,也可以看出,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解复杂应用题的能力,并且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我们来看一下影响思维训练成效的两个重要因素:结合专门的思维训练的成效依赖于基础知识,优等生通过思维方法训练,主要提高了一题多解及解题速度的能力。通过四维丰满局面解决了中等生最大缺陷,从而解题能力大幅度增长,平均每人比控制组高24.6分。解题能力增长的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来看,说明专门学科思维训练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应的基础知识。因此,要帮助差生提高,必须同时从这两方面着手,就是基础知识和思维策略训练;思维训练的成效依赖于训练方法。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因素:教策略及巩固练习,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范围。这其中的第三条比较重要,讲明策略的意义,会提高学习者学习策略及使用策略的积极性;解题方法的迁移与运用。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能迁移;解题策略训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内部动力;解题策略训练的社会效果。解题策略训练受到了原任教师及所在学校的好评,并已经被推广。

四、成效

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教方法的形式单独开设的解题思维策略训练课,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应用题的成绩。

结合专门学科的思维训练成效,不仅依赖于训练的方法,还依赖于对象的专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上中下不同成绩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及解题两方面都存在质的差异。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及增加实验指标是本试验应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附录二    平面几何解题思维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讨论

(一)关于实验效应:

近期效应、长期效应

(二)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策略

直觉判断题的类型,明确思维大方向。进行这种直觉判断时,最好能多考虑几条思路(扩散性思维),然后再直觉判断哪一条丝路最值得优先选择(集中思维),但优先考虑的思路走到一定程度仍走不通时,要回过头来重新选择优先考虑的思路(灵活性思维)

充分利用已知条件顺向推理

使已知与未知取得联系,逆向推理

使已知与未知取得联系,作辅助线

解题后的反思

(三)思维训练的基本原则

系统训练原则

注重过程原则

有效迁移原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附录 学习策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