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中国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深潜、高铁驰骋……近年来,中国自主创新成就卓著,一项项创新成果不断诞生,一件件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不断面世,令世界为之瞩目。前不久,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创新效率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居全球首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创造、运用更多发明专利为核心,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正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所指出的,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大创新捷报频传

  今年6月,中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上的3名航天员在太空与“天宫”一号轨道目标飞行器首次实现手动交会对接,令世界为之惊叹。近年来,在世界公认的“高精尖”载人航天技术创新方面,我国通过自主研发,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有关的载人天地往返等核心技术和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获得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达900余件。

  近年来,能够体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诸多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正是基于我国大量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的不断涌现。我国突破了载人深海潜水器自主设计技术,仅“蛟龙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就提交了中国专利申请80余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高铁列车、三峡电站、港珠澳跨海大桥等众多重大工程,无不是以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作为支撑,展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水平。

  有关专家认为,专利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水平的重要体现。

  创新活动全面延伸

  近20多年来,我国专利激励创新的作用日益显现,自主创新呈现出从国家到地方全面延伸的欣欣向荣景象。

  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在改革开放特区深圳,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截至2011年底,深圳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件,居全国第一;2011年全市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7933件,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的优势,支撑了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同年GDP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位居直辖市以外全国城市第一位。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78件,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15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的目标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像深圳一样,发挥着专利应有的作用,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企业创新蓬勃开展

  继2008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以1737件通过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首次跃居世界企业第一名后,2011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以2826件的申请量再次成为世界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的冠军。

  事实上,无论是华为公司、中兴通讯还是越来越多成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无不是以专利构筑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和基础。从2009年起,中国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连续3年增长速度保持世界首位。

  “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及发明专利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世界科技发展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新明认为,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作为创新的重要标志和支撑,不仅助推着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经济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利:中国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