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家麒作品:心情如花儿绽放


   好吧,我承认一直以来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方式读书,自然而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有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个人感悟,读书不分好坏,写字不分头尾。

  读书收获有大有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和习惯。在这个枣形的社会,精英与底层的两头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我永远站在中间地带。

 自从拿到第一本《我信》,我就感觉师傅的叙述方式很适合像我这种读书写字从来拖泥带水的人,为何?因为师傅的思维很清晰,很多时候干脆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一目了然,读来轻松。而我,思维经常是跳跃性的,说话和表达的方式就像注水猪肉一样,可以吃但水份太多,味道寡淡。

 今天读一篇别人写师傅的读后感,看得出作者读书极其认真,特别能抓住要领,也能感同身受,让人感觉亲临其境。正如“读书如同与人交谈,而且是跨越时空的、与自己向往的人交谈。不需要与作者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度,不需要场地、茶水等,只需要你有了解这个作品的欲望,就可以分享好书的精神成果。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交到一位好友。所以,我总认为读书是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重温师傅的《勿需妥协》,终于找到师傅为何能理直气壮的答案。我为什么老是提醒师傅,文章一定要符合出版社的要求,是因为我的亲身经历。我曾经被出版社修理得很惨,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一看到绳子就心惊胆战。出版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框定我的文章,只要有一些冒头的词语和网络流行用语,只要是个人的评判标准都被修改。

 出版社的意见是我个人的标准不能代表社会的标准,我的道德评判不能以书的形式对外传播。比如,我写的“先生在连续24小时审讯之后还要坚持送女儿上学”这么个环节,被认为是我对警察职业的不尊重,警察怎么可以24小时地连续工作呢,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苍天啊,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半毛钱关系啊。还有很多,我女儿在高考前去菩提山庄春游,被认为是搞迷信活动,然后就坚决不让我出版,修改后也不行,这是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妥协了。

 而师傅,勿需妥协,无论做人做事,写字出书。正如王越观点“妥协这个词,是被动的、烦恼的、痛苦的‘忍受’,我的字典里没有这个词。一个目标行不通,就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世上只有错误的组合,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无论是感情还是事情,重新组合的科学有效,比在原地妥协成本低。”正能量满满的王越也被我深深钦佩。

 读的师傅的文章,很多时候就是第一时间第一感觉流淌出来的思想,不一定成熟但一定真实,这是我读书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