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案精选·崩漏

针灸医案精选·崩漏_第1张图片

崩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西医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表现为月经期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中医认为崩漏是经血非时而下,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突然出血,来势急骤,血量多者为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来势缓慢,血量少者称之为漏下或经漏。《医宗金鉴》中记载:“妇人行经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突然大下不止,名曰经崩。”本病病机主要为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多与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原因有关。

崩漏的病因病机不外以下几种:【1】先天不足,肾气亏虚或因绝经期肾气渐虚,或因多产、房事不节而损伤肾气。【2】若耗伤精血,肾阴亏虚,则虚火枉动而成崩漏,【3】若肾阳虚损,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致崩漏。【4】脾主统血,脾气亏虚则清阳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致经血量多,淋漓不净。【5】若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火热内盛,火热内盛,热扰冲任,以致迫血妄行,而成崩漏。【6】若七情所伤,冲任气血瘀滞,或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净,瘀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

【医案精选】

王某,女,33岁,自由职业。

主诉:

月经持续量多30天。

病史:

患者平素每月月经量多,每次持续7~8天,本次月经期于6月21日开始至今已31天淋漓不断。经色淡红,质稀,头晕心悸,气短懒言,四肢乏力,食欲不佳,时有恶心等症状。

中医诊断:

崩漏,脾气亏虚型。

治疗: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止血。

取穴:气海,大都,隐白,三阴交。

按语:

本案患者,素体脾虚,统摄失司,而致冲任不固,发为崩漏。气海穴为任脉腧穴,位于下腹部,又为元气之海,针后可益气和营,大都穴为脾经之荥穴,可调脾统血,隐白为而脾经的井穴,井穴为经气发源之地,又为治崩漏要穴,针灸刺可以疏通经脉,益气健脾,使脾的统血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固崩止漏的目的。三阴交为脾经腧穴,又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理冲任,健脾益气。诸穴合用可固本止崩。

崩漏患者应主要注意饮食调摄,加强营养,忌食辛辣及生冷食物。同时要防止劳累过度。绝经期妇女,如反复多次出血,应及时性进行妇科检查,警惕其他疾病。若出血量不止时,应采用综合疗法,以免发生危险!


针灸医案精选·崩漏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针灸医案精选·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