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与增量学习笔记

认知的播放状态

完整的认知过程是获取、提炼、整理数据,将数据变成信息、知识,然后上升到智能状态,作出反应。而社会性愚蠢已经把所有这些过程都省略了,用预置的方式跟世界和他人进行所谓的“对话”。

一个人的思想没有纯粹的认知状态,一定有很多既成的东西播放出来;同时,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处于播放状态的,他多少会有一些认知。不同的配比显示出不同的智能状态。

所谓“播放”就是用既成的、固定的认知应对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世界。如何避免自己的认知处于播放状态?你是一年活了365天,还是只活了1天,但重复了365次呢?你是做了100件事情,还是做了一件事情,但把这件事情重复了100次呢?

认知的四种特性

洗脑不是内容的事情,而是形式的事情。
跟接受过洗脑术的人对话,你会感觉是在跟录音机对话,或者说,是一个存储量很小的搜索引擎:当你在说话过程当中提到了某个关键词,他立即就启动了头脑中既定的内容,呈现出所谓“相关性”的内容。

播放状态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播放”,而在于“没有意识”。
年轻人经常抱怨老年人爱唠叨。“唠叨”就是播放状态,是老年人不自知地播放。比如几分钟之前他说了一个事,过了一会儿又跟你说这个事——他不记得他曾经播放过,但播放的内容记得非常清楚。如果没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认知迭代”的欲望,你也很可能不知不觉让自己的大脑陷入到播放状态。

VUCA:对事物认知的四种状态

VUCA是一个指挥员在战场上面对的四种状态,或者四种特性:

  1. Volatility(易变性):本义是挥发性——一个东西本来是这个样子,但是很快就变成不是这个样子了;
  2. Uncertainty(不确定性):“易变性”是你能够比较清楚地看见一个状态,虽然它很快不是这个状态了,而“不确定性”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东西都是不确定的,始终是一个不确定的状态;
  3. Complexity(复杂性):“复杂性”是不但要素总量多,要素之间产生新的变量也很多,所以面对它,你往往是一种捉襟见肘的状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4. Ambiguity(模糊性):这种状态就像我们看云,是像一只羊呢,还是像一头牛呢?都是很模糊的。

VUCA本来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但我们的思维,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往往也呈现这四种状态——我们的认知起点往往是一种混沌状态。

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一直想,不停思考,你的认知状态就是模糊的,必须要借助于“棋盘式”,或者画出图形的“几何题式”,通过这些客观化的东西,时刻防止思维陷入到VUCA状态。

“讲学=学讲”:真正的“讲学”不是播放式的,把你已有的内容播放、打印、倒出来,而是你在讲学、表述、备课的过程当中,不断将你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混沌状态的认知清晰化。播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意识到你在播放。如果你的学习长期处于被播放、灌输的状态,你就是在接受某种程度的洗脑。

认知的辩证法

无论演讲还是写作,都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通过两个自我的辩论,把认知存量转换为认知增量。写完一篇文章以后,我们会修改,就像很多作家都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改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跟自我对话的过程;文章只有写出来以后才能够看到其中的缺陷,也只有看到其中缺陷的时候,你才可能去修改——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没有客观化,就不可能有迭代;没有迭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认知。

利用“拉波波特法则”实现认知增量
  1. “播放状态”、“打印状态”是一种非认知状态;
  2. “洗脑”不是对内容的清除和输入,而是形式上的格式化,是为了终止认知状态;
  3. 终止认知状态的还有“跷跷板式的对话”——玩跷跷板的过程同样是没有认知增量的;
  4. “雄辩症”、“杠精”的共同特点是“只有存量,没有增量”。

什么是“共识”呢?
认知常常被理解为“双方的让步”,但让步本身是存量,没有增量。辩证法是双方都带着各自的认知存量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实现双方的认知增量,而这个双方共有的认知增量就是共识。

辩证法常常是“正反合”,这个“合”恰恰就是增量。辩证法达到的认知增量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出现——另外一个生命才是共识,而不是“你让点儿步,我让点儿步”的一个妥协。

很多所谓的沟通,从沟通的愿望出发,结果形成了更大的沟通障碍,甚至成为完全的对立,把对话变成对抗,甚至是变成战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种所谓的沟通,是没有规则,没有逻辑的。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是拉波波特法则(Rapoport's rule):你想和对方达成共识,那么你的整个对话过程中,同意和反对的比例大概是3:1——我们通常的对话和沟通,基本上是一上来就在反驳对方的观点。

拉波波特法则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在你要反驳对方观点之前,要非常清楚、生动、不偏不倚地复述对方的想法,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对手听了你的复述以后,会在心里说,“谢谢,我刚才要是能像你这么表达就好了”。
第二步:你要把对方观点当中你同意的部分列成一个清单——第一,我同意你什么;第二,我同意你什么;第三……尽可能让这个清单,既要清楚,量又要足够多,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他的另一个自我。
第三步:你还要强调“对方的观点如何增进了我对问题的认识”,也就是说你从对方的观点里学到了什么东西——这是在表达你的认知增量。做到这一点,不是礼貌就可以达成的,你必须要对对方的观点有深切认识,必须要在听完对方观点以后,实质性修正你的某些看法,让对方实实在在感受到你从他的观点当中学到了什么。
第四步:开始阐述你对对方不同意的地方,让对方感觉“你就是他”,是一个正在处于反省状态的他——你的这种行为不知不觉把对方带入到一种反省,或者一种“自我对话”的状态。“红花也要绿叶扶”,你所不同意的观点,在你们相同的众多观点映衬下,就会显得特别突出,对方就会进入到一种自我修正的状态,这时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了——这个共识就是一种认知增量。

所谓“认知”就是从播放状态、跷跷板状态、抬杠状态转变为有逻辑、有规则、有方法的对话,也就是辩证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量与增量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