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昨天那个优秀的自己

遇见昨天那个优秀的自己_第1张图片

相信,你们也听过这句话:未来的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你。

我是一个很早就听过这句话,并且走着走着就丢失了自己的人。

解说词

字数控制在3600字

滇西抗战纪念馆设计方案

第一章 背景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国殇墓园的图片)

这是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

轻抚墓碑,踏上滇缅路,叩开记忆之门,耳畔回响起战场的厮杀呐喊…

.....

(此处省略3553字,因为不是重点,所以不予赘述)

这是一篇博物馆设计文案,是我大学毕业后完成的第一份文案,职业:文案策划。

它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让我遇见了昨天那个优秀的我,我意识到了自己并没有成为想要成为的样子,也并没有比那个初出茅庐的我更优秀。

那是一个下午,我搜罗删改自己写过的文字,准备打包发给招聘企业作为补充材料以证明我的写作能力。它排版整齐,标注详细,红色的标题异常醒目,非常专业。而现在的我看着这篇文案,内心感受是惊叹、羞愧和望尘莫及。

回顾过去5年的职业生涯,开始思考自己与优秀人才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鸡汤说的晚上八点到十点,也不是优秀人才必读二十本,更不是傻傻的坚持以上两件事。

如果一个人渴望成功,学会了思考,但是仅仅学会思考并不够;学会了梦想,但是仅仅学会梦想并不够;学会了行动,但是干巴巴的行动并不够。

从鸡汤中,你我可能只读到松下幸之助求职被拒之门外,坚持不懈,最终打动面试官,并由此成就了一段传奇人生,但你我并不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松下幸之助意识到了什么?

由此他具体做了哪些改善?

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他又是如何看待他眼前这份职业的?

我想这才是鸡汤最应该盛出摆在你我面前的干货。

我见过公司楼下苦苦等待的年轻求职者,不远万里飞过来,没带简历,几经询问,曲折的找到隐藏在深巷中的打印店,准备好简历,然后从上午站到下午。

遇见昨天那个优秀的自己_第2张图片

最终前台心软了,勉强收下简历,客气的说:简历我会交给人力资源部,如果通过筛选HR会给您电话,您可以先走了。并不是公司不需要人才,只是送上门来的真的只是履历平平勇气可嘉的莽夫。因为

第一,没有符合公司需求的一技之长;

第二,从事过五花八门的职业,没有行业和职业上的垂直积累;

第三,对公司了解非常有限,更谈不上认识;

第四,对行业一无所知、没有对行业进行分析、不知道行业前三以及公司的主要竞品;

第五,不了解自己,没有个人爱好和兴趣,不知道自己渴望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清晰思路;

以上种种仅论证了一点,而这一点却非常关键:他80%对自己想干什么不清楚,不了解,更不坚定,一个微小的因素或者挫折就会导致他再次变节,而无论是平凡的岗位还是高大上的职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

我并不是鼓励所有人进了一家企业就要老老实实的干十年八年,而是想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正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或者下一份工作的你,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认清方向,然后付诸行动,初心不改,坚定的走下去。

遇见昨天那个优秀的自己_第3张图片

回顾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个五年,虽然每年换一次工作,但一直保持勤奋上进,将每份工作做到极致,一路从普通的打杂员到总裁助理,但是5年过去了,我并没有成为5年前自己心心念念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翻译官或者晋升管理岗位,拥有一间大办公室,有自己的团队。为什么?因为我一次性设置了一个太高的目标,因为采取了曲线救国,因为我不安谙世事......,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我不清楚自己的方向。

在5年工作中,身边不乏优秀者,他们内心笃定,目标明确:赚钱,在职场中游刃有余。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物质、安全、归属、尊重到自我实现。相信每个人心中都同时拥有这5种需求,只是占比不同而已。如果这5种需求总和能达到预期,个人内心的预期值也是切合实际的,相信每个人在工作当中都是快乐的,而不是间歇性迷茫。

简而言之,不存在高物质收入、高安全、高归属、高尊重和高自我实现的工作。

当在职场中还只是普通员工或者中层管理者时,不妨让物质需求占比多一些,将目标定为赚钱,不要背负太多未来发展的压力。不要将自己的全部成长寄托于公司这个狭窄的范围内,也不要将自己的不成长全部归罪于岗位和公司。借助工作,拓展和搭建自己的人脉圈。无论下一步是创业、进修还是混入名流圈,都有了资金和路。

以我为例,我的目标是晋升为高级管理者,可能的途径只有3种:1.自己开公司;2.进入草创公司;3.加入重晋升的知名企业,从基层做起做10年。所以为实现目标,我需要做的是在知识技能、人脉和资金上的储备,然后选择。特别赞同一句话:当没有想清楚要干什么时,就待在这里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昨天那个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