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

     看完一部电影,我总喜欢去电影的前面去截图,我喜欢看他们年轻的眼睛,里面旺盛的生长着无所顾忌的妄想。早就知道一生终将碌碌无为然后死掉,但我们还是无法停止寻找和热爱,这部电影叫《颐和园》。

图片发自App


   很羡慕他们,一声呐喊就可以让情绪激烈,虽然这和活得激烈无关,那个只想活的激烈的女子,永远摆着一副整个世界都亏欠了我,但与我无关的脸。她对浪漫的幻想让她不顾一切,贪婪的欲望侵蚀了生活,于是她把自己写得像个诗人一样,放在日记本里。把那个发疯撒泼的少女放在生活里,然后说“我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完全不像一张少女的脸,像一个成熟女人的脸,错综复杂的感情冷漠的情绪等等,都写在脸上”。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她真正变成一个成熟女人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到自己的匮乏,也知道这是为自己贪婪的欲望和浪漫的天性付出的代价,她说像她这种人本来就应该是这种命,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不然怎么解释和放任性天性里的不安,她们得不到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只能拼命拒绝不想要的,把自己置身于无限的自我里惶恐。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她总是在和她的男人们做那件事情的时候寻找存在感,或许强烈的感官刺激能让她感受到自己存在,感受那个在现实里虚无得很难察觉的自己,但这部电影更多的东西在情色之外。更多的是在呈现那时候知识分子在现实里迷失后的挣扎与荒唐和生存状态,在时代和天性中急于找出一条明路的这类人。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前我怀疑这个这种人只存在类似电影和文字这类肆无忌惮的东西里面,后来我发现她们存在于我们每一个身边,用一张平庸的面孔,拖着无聊的生活,也许被我们不屑、也许被我们遗忘。因为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可以随意穿梭于时间和空间,把一个人的一生压缩成几个小时,挑选出这个人一生最适合这个电影的情节放映出来让我们看见,然后我们会为她们的一生发出或悲哀或欣喜的感慨,自以为看完了这个人的一生。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呈现出极度情绪化的一面,昏昏沉沉的光线,镜头也喜欢跟着年轻的肉体摇摆,情绪低沉的对白和人物表情让电影从头到尾泛着悲伤,破烂的场景看上去就像人物的内心,拥挤不堪也一片荒芜,娄烨一直喜欢这种混乱、激烈、空虚、荒芜的感觉,也喜欢用这种电影情绪来表述自己看到的时代和人,把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敏感而木讷的感情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个大环境下的年轻人比什么都敢都更向往浪漫和美好也更不安,所以她们孤注一掷飞蛾扑火般的飞向自己认为的光明,放纵肉体和欲望来找存在感,在时代的漩涡里苦苦挣扎,又在这一些行为里迷失,迷失在狂热与空虚里。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电影呈现出了那一代人的不安与惶恐,并让这些年轻人继续迷失于生活,也终归平淡于生活,不再贪婪于狂热的欲望,也不再幻想浪漫的爱情,在这个迷失的时代里停止寻找,开始随遇而安带着天性里那一份坚守。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看《苏州河》的时候觉得娄烨文艺得很实,因为当时朋友说那部电影和王家卫的感觉很像。其实娄烨电影里更多的是生活的伤痛,是强烈渴望生命能化茧成蝶但看不清自己并不生命本体的悲伤,在渴望里放纵在悲伤里荒芜的命运缠绕着她们无处安放的一生。看娄公子镜头下的城市和人,你可以把她们都看成是一个个时代的符号,标志着人内心不变的恐惧,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有着表面不同的行为。

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都会从电影的一个阶段走到下一个阶段,只是用不同的姿态,因为电影是在压缩生活,而我们都在生活里。或许我有一天会对别人说“你们都还年轻啊,看完个电影还要写1200字的影评”。从很多电影里我们能看到自己人生的无数种可能,然后对和自己最像的角色表面漠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战争中流尽鲜血,在和平中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