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偷天情缘》看A/B测试的问题

译者注:A/B测试是一种网页优化方法,可以用于增加转化率、注册率等网页指标。使用A/B测试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测试页面,这个页面可能在标题字体、背景颜色、措辞等方面与原有页面有所不同,然后将这两个页面以随机的方式同时推送给所有用户。接下来分别统计两个页面的用户转化率,即可清晰地了解到两种设计的优劣。

在前不久的一次旅行途中,我在飞机上碰巧又看了一遍《偷天情缘》(GroundhogDay)。


如果你没看过或听说过这部经典的影片,那我用一句话来给你做个最简单的介绍:BillMurray莫名其妙地停留在了某一天,日复一日地过着相同的生活……

我第一次看《偷天情缘》已经至少是5年前的事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磨练,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这一遍看过之后让我觉得很震惊——我感觉不到喜剧的效果了。这部片子从表面上看是一部喜剧电影,然而,隐藏在外表之下的却是一个关于“存在主义”的沉重话题。

同一天重复过上几次也许还是挺有趣的,甚至重复几十次也不赖。但如果一整年都让你过相同的一天,甚至在10年的时间里都在重复这一天——这一天里发生的事情完完全全一模一样——你会觉得怎么样呢?我粗略地算了一下,男主角至少把那个“土拨鼠日”重复过了10年。其实还不止哦!这部片子的导演Harold Ramis认为有30~40年呢!

译者注:每年的22日是美国传统的“土拨鼠日”,在这一天,冬眠的土拨鼠要醒过来,从洞里出来预测春天。一般来说,土拨鼠要看自己的影子,如果看到了,就回洞里接着睡大觉,因为春天还要再等6个星期才能到来;如果土拨鼠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就说明春天就要到了。

导演语:有人估计Phil把那天重复过了10年,我认为这个估计还是太保守了。一个人至少需要花费10年的功夫才能真正学好一样东西,如果再算上Phil那些迷茫蹉跎的岁月,加起来怎么着都得30~40年吧(反复地过着同一天的生活)。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只是一些场景或片段,而这次我把它们完整地串联起来了。几十年都在重复地过着同一天的生活,这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我们的生活是漫无目的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包括自杀),在永无休止的、可怕的轮回过程中,没有对世界产生任何的改变。这说明什么呢?何必庸人自扰?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深陷其中,又怎样能够逃离呢?

当你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某种模糊的、令人恐慌的东西。

(以下是电影对白)

你们想知道天气预报,却问错了人。我不是那个Phil。

我来帮你们预测一下这个冬天。

天气会很冷。

而且会很阴暗。

你们接下来的日子都会这样,一辈子都这样……

这还是喜剧吗?天哪,我甚至都想哭了!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出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果你必须把《偷天情缘》反复看过几遍之后才懂得欣赏它的话,你并不孤独,因为很多人都这样。这恰恰就是关键所在。正如Roger Ebert所说的那样:

《偷天情缘》是一部试图精准表达某种看法的电影,而它要传达的精神却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故事情节展开得很自然,娱乐效果非常好,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很轻松,而正因为如此,你必须跳出思维的圈圈、让自己先振作起来,才能体会到这部电影有多好。

应该承认,我最初给这部电影的评价太低了。我一不小心就被带进了一种愉快消遣的氛围(而忘记了思考)。然而,总有一些电影能够真正打动我们,进驻到我们的记忆里,然后成为经典;《偷天情缘》就是其中之一。当你发现你需要用“这就像是土拨鼠日”这样的说法才能准确表达你的感受时,你就会意识到这部电影所取得的成就有多么地非同寻常了。

译者注:Roger Ebert(罗杰·艾伯特)是美国最富盛名的影评人。他损人的境界一流,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家。他的影评长年来被广泛引用,并印在许多DVD的封面作为对购买者的指引。

听说过“衔尾蛇”的故事吗?电影的“神灵”和深藏其中的“启示”,必须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才能显现,而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关于(几乎)永无休止的重复的。


这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A/B测试。Phil花了他几乎30年的时间就是在做这件事。他为了追求一位心仪的女士,用尽了技巧,而他整个追求的过程才是最有趣的。

(以下是电影对白)

Rita:这一整天都是陷阱。

Phil:不是。

Rita:我痛恨谎言。

Phil:没有白巧克力。没有谎言。

Rita:你在做什么?你在列什么清单吗?你有打电话问我的朋友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吗?这就是你所谓的爱情吗?

Phil:这是真的。这就是爱。

Rita:别说了!你一定是个疯子!

Phil跟Rita并不只是约会了一次,而事实上他约了她成千上万次。每一次约会,Phil把Rita的喜好和兴趣都一一记录,而对她所厌恶的东西全部避开。最后,他终于完成了一次堪称完美的约会。所有的事情都朝着最理想的方向发展,约会当天的所有结果都让人称心如意。对于一个永远活在同一天里的男人来说,这是他能轻易获得的奢侈和应得的慰藉!


这是一种可想见的最单纯形式的A/B测试:给出两个选项,留下那个“胜出的”,然后无限地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你达到最极限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最可能的结果。对于像黄鼠狼般的营销人员来说,如果他们能取得像《偷天情缘》里描述的那样近乎完美的A/B测试水准,他们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然而,当这次完美的约会结束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Rita拒绝了Phil。

Phil做出的那些选择,并不是因为他打心底里真的有信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怀着一个特定的目的的(赢取Rita的芳心),而反复试验的结果指引着他应该怎么去做。尽管那次约会从表面上看是完美的,但Rita觉得不真实,于是一切都前功尽弃。

这就是A/B测试的问题。它是空洞的。它没有感情,无法打动人,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它缺乏最起码的诚实。就像我的朋友Nathan Bowers所说的:

A/B测试就像是砂纸,你可以用它来打磨一些细节,但其实你用它创造不出什么东西来。

下次你再想使用A/B测试工具的时候,想想Phil的遭遇吧。你可以通过A/B测试来达到一个很肤浅的极限,但你不可能做到赢了人家还让人心悦诚服。如果你,或者是你团队里的某个人,至今还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也好办:

再去看一遍《偷天情缘》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偷天情缘》看A/B测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