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持久化:防止数据的意外丢失,确保数据安全性
持久化过程保存什么?
将当前数据状态进行保存,快照形式,存储数据结果,存储格式简单,关注点在数据。
将数据的操作过程进行保存,日志形式,存储操作过程,存储格式复杂,关注点在数据的操作过程。
命令
save
作用
手动执行一次保存操作
每次save后会生成一个.rdb文件,保存当前快照信息。
在配置文件中修改:
重新启动端口号为6379的Redis
将Redis重启,已经被持久化。
Redis是单线程的。当有多个客户端同时发送数据时,会按照顺序依次执行指令。
若save指令执行时间过长,会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直到当前RDB过程完成为止,有可能会造成长时间阻塞,线上环境不建议使用。
bgsave命令是针对save阻塞问题做的优化。Redis内部所有涉及到RDB操作都采用bgsave的方式,save命令可以放弃使用.
bgsave:在后台进行保存操作
命令
bgsave
作用
手动启动后台保存操作,但不是立即执行
比save多了一个配置: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说明:后台存储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现象,是否停止保存操作
通常默认为开启状态
在配置文件中配置:
save second changes
second:监控时间范围
changes:监控key的变化量
范例:
save 900 1 :900s内变化一次保存一次
服务器运行过程中重启
debug reload
关闭服务器时指定保存数据
shutdown save
默认情况下执行shutdown命令时,自动执行
bgsave(如果没有开启AOF持久化功能)
RDB优点:
Rdb缺点:
解决RDB弊端的思路:
AOF(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以独立日志的方式记录每次写命令,重启时再重新执行AOF文件中命令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与RDB相比可以简单描述为改记录数据为记录数据产生的过程
AOF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数据持久化的实时性,目前已经是Redis持久化的主流方式
always(每次)
每次写入操作均同步到AOF文件中,数据零误差,性能较低,不建议使用
everysec(每秒)
每秒将缓冲区中的指令同步到AOF文件中,数据准确性较高,性能较高
在系统突然宕机的情况下丢失1秒内的数据
no(系统控制)
由操作系统控制每次同步到AOF文件的周期,整体过程不可控
配置
appendonly yes|no
作用
是否开启AOF持久化功能,默认为不开启状态
配置
appendfsync always|everysec|no
作用
AOF写数据策略
配置
appendfilename filename
作用
AOF持久化文件名,默认文件名未appendonly.aof,建议配置为appendonly-端口号.aof
配置
dir
作用
AOF持久化文件保存路径,与RDB持久化文件保持一致即可
随着命令不断写入AOF,文件会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引入了AOF重写机制压缩文件体积。
AOF文件重写是将Redis进程内的数据转化为写命令同步到新AOF文件的过程。简单说就是将对同一个数据的若干个条命令执行结果转化成最终结果数据对应的指令进行记录。
AOF重写作用:
AOF重写规则:
AOF重写方式:
手动重写
bgrewriteaof
自动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size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percentage
自动重写触发条件设置
auto-aof-rewrite-min-size size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percent
自动重写触发比对参数( 运行指令info Persistence获取具体信息 )
aof_current_size
aof_base_size
自动重写触发条件
aof_current_size > auto-aof-rewrite-min-size size
(aof_current_size - aof_base_size )/aof_base_size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