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2

逻辑结构:

分类:

  • 整体式结构:
    ——模块调用自由,模块通信多以全局变量形式完成:缺点:信息传递随意,维护跟新难
  • 层次式结构:
    ——硬件相关:最低层:
    ——外部特性:最外层
    ——中间层:调用次序或者消息传递顺序
    ——共用性服务:较低层
    ——活跃功能:较低层
  • 微内核结构;
    ——微内核:提供最基本的功能
    ——核外服务器:完成绝大部分服务功能

CPU的态-

*CPU的工作状态
*对资源的使用权限的描述

  • 态的分类:
    ——核态:能访问所有的资源和执行所有指令,(管理程序/os内核);
    ——用户态:仅能访问部分资源,其他资源受限,(用户程序)
    ——管态:介于核态和用户态之间;
  • 用户态与核态之间的转换:
    ——用户态->核态:
    - 用户请求os服务
    - 中断(由程序执行到os程序管理)
    - 企图执行特权指令
    ——核态->用户态:
    - 中断返回(由os程序管理到执行程序)

存储器:

  • 读写方式分:
    -RAM
    -ROM
  • 存储材料分:
    -半导体存储器(常做主存)
    -磁存储器(磁带)
    -光存储器(光盘)
  • 按与cpu的联系分:
    -主存: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辅存:不能直接核CPU交换信息

中断机制

1:中断定义:-CPU收到外部信号(中断信号)后,停止当前工作,转去处理该外部事件,当处理玩后回到原来工作(断点)继续工作。
2:中断目的:

  • 实现并发

  • 实现实时处理

  • 故障自动处理
    3:中断源与中断类型:

  • 中断源:引起系统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

  • 中断类型:
    **强迫性中断与自动中断
    —— 前者有预期,后者无预期
    ** 外中断(中断)与内中断(俘获)
    ——前者由CPU外部事件引起,后者由CPU内部事件引起

  • 断点:程序中断的地方,将要执行指令的下一个地方

  • 现场:程序运行所依赖的信息集合

  • 现场的两个处理过程:
    -现场的保护:进入中断服务程序之前,现场数据保护到栈里面;
    -现场的恢复:退出中断服务程序后,栈里面的现场数据还原到cpu

  • 中断响应过程:
    -识别中断源
    -保护断点与现场
    -装入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进入中断服务程序
    -恢复现场核断点
    -中断返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