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层简介

 

OSI模型

协议

数据包叫法

常见设备

5层模型

应用层

HTTP,DHCP,FTP

报文

常见PC机,工作站,终端等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TCP/UDP

传输协议分组,分组

网关

传输层

网络层

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

IP包,IP数据报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协议,ARP协议

帧,数据帧

交换机,网桥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802.3

比特流

网口,网线,集线器

物理层

 

 

一:引入网络层

 

 

1.1 仅依赖链路层来传输数据的缺点:

以太网协议,依靠MAC地址发送数据。理论上,单单依靠MAC地址,上海的网卡就可以找到洛杉矶的网卡了,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重大的缺点。以太网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包,所有成员人手一”包”,效率很低,不可能广播一下,世界上所有的Pc都收到你的数据。

1.2 在链路层之上又引出网络层的原因:

所以引出网络层,并用网络层的主机标识(IP地址)来标识一个网络接口。用此来划分子网。于是,广播数据只会在同一个子网内被广播。而跨子网的数据传输,则要用到网络层的“路由功能”才行。这就避免了广播被所有端口接收的问题(子网划分广播),同时也解决了不同子网相连接的问题(路由连接子网)。(题外话:所以也说路由器的每个端口为一个广播域)

 

你可能感兴趣的:(MY网络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