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除了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外,深圳城市建设的成果也让人眼前一亮。结合深圳宣传口号“来了都是深圳人”,深圳到底靠什么留人?
核心在于“人”:以人为本,用技术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服务的智慧化,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围绕这个核心,那么智慧城市究竟该怎么建?这个问题着实很大。
要全城一张网(物联网、5G互联网)、要一个城市智能大脑、要无处不在的数据流动和分析、还要重点行业如银行、机场、海关等的场景智能化建设,可以分期实施,也可以同步进行。
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的参与,也需要自下而上,覆盖各个场景和各个“条块”,尤其是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先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再带动其他行业的数据流动,成为关键。
这背后的逻辑是,智慧城市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领域的企业 ,按照顶层设计的规划,分工协作,这就是近年来看到的,以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以IT+政务服务商为主,现在逐步延展到ICT+政务+公共服务服务商,再扩展到ICT+政务+公共服务+各行各业服务商,构建一个健康、丰富的产业生态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迈向全场景智慧,揭示背后生态的意义
2000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这句话在今天同样适用,并且有了新的含义。
就如在刚刚召开的“深圳·进而有为 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总裁史耀宏所说,数字时代,城市以人为本,以产为基,应该抓住数字化的时代浪潮,对城市治理、服务以及产业进行全面的智慧化升级,让人更幸福,产业更兴旺。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总裁史耀宏
简单说,今日再谈智慧城市,是围绕“以人为本”和”以产为基“的全场景智慧。而既然是全场景,就要在城市中各种的特定场景下,用数字化、智慧化实现产业的升级。
比如深圳,“一张脸走遍机场”(戴口罩也可以),通过升级智慧航显终端设备快速获取航班信息,提供个性化信息提示及登机口导航,安检时间从120s缩短至30s,这是 “行”的变化。
帮助企业以更快更优成本地设计生产出更适合消费者个性的鞋服商品,让消费者穿得个性,买得舒心,这是“衣”的变化。
推广标准化种植,保证产品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吃的更新鲜,买的更便捷,这是 “食”的变化。
更多不再一一列举,以人为本,围绕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医疗、政务方方面面,深圳在全面升级,全力保障。
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以产为基。那所有行业的智慧化升级、所有城市支柱性产业的发展,又该怎么办?比如,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是信息、制造、绿色、生物、数学、新材料、海洋,还有五大未来产业。
显而易见,无论是人还是业,靠一家或者几家建设肯定是不现实的,这是生态的意义和价值。以人为本,生态的作用在于保障,以业为基,生态的角色是驱动。保障是支撑,驱动是创造,生态于产业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产业生态将决定全场景智慧的宽度。换句话说,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与产业生态密切相关。
智慧深圳背后的力量
因此,深圳走向全场景智慧靠什么?产业生态。
举几个例子,通过合作金蝶,幸福西饼实现了线下供应链、配送中心、线上商城与社区海量数据的高效运转,做到零库存生产、2小时配送。光峰科技则实现了7大业务系统集成、32种组织间业务协同;上文提到的“衣”,变化背后离不开云智数据,而“食”的变化则有百果互动科技的身影。
云智数据、百果互动科技、金蝶等都是华为的产业生态伙伴。他们及众多企业与华为一起,组成了深圳的智慧城市产业生态,给用户带来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倍增价值。据了解,目前深圳已有3000+政企客户通过智慧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
今天的深圳,正在朝世界一流的智慧治理,世界一流的智慧服务和世界一流的智慧产业进阶。
华为也在不断加码生态建设。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V=K×N² (K为价值系数,N为网络节点数) ,在产业生态体系中,N即产业伙伴的数量。可以想象,N变大,V会以指数级增长。史耀宏表示,生态联合远不止商业联接带来1+1=2的效果,而是大于2,甚至远大于2,会产生无限的可能。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华为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上一直在产业生态建设上持续投入。从被集成到黑土地,华为核心理念一直没变过,那就是专注底座,构建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生态圈,一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二是产业生态带来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截止当前,华为云市场已经有2000+ISV伙伴,有1000余个伙伴发布了2800款通用商品,190家伙伴上了466款严选产品,177家伙伴的严选产品卖给了9800个用户,这些无疑都是华为打造产业生态的重要证明。
三大层面持续发力,三方共赢
具体而言,华为将重点在三大维度上发力,持续强化产业生态建设:
一、技术层面。将华为云打造成为聚合力高、黏合度强、交互性好的生态使能平台。政企客户通过在线模式选购软件服务,解决优质软件难比较、难获取等问题;产业伙伴实现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转型,在华为云黑土地上获得市场和客户;华为云为ISV和开发者提供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基础的使能服务。基于此,实现三方共赢,一起做大“产业蛋糕”。
二、资金层面。联合方案孵化阶段,华为首批投入5亿元创新资金赋能伙伴,支持2000+ISV应用移植,后续还将投入10亿元帮助伙伴商业变现。
三、软实力赋能层面。比如,品牌联合方面,华为云将打造天网、中间网、地网立体营销矩阵,全面赋能伙伴品牌营销转型;管理文化方面,开展X-Team系列走进溪村活动,对外赋能华为管理思想及文化;人才生态方面,进行产学合作,培养专业的产业人才,共创繁荣生态。总之,多维投入,为伙伴软实力赋能。
本次峰会,华为联合各方举措不断,不断加强全场景智慧深圳的产业建设:深圳市发改委与华为共同签署了“新基建”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5G、云计算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深入合作,加快深圳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圳市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攻关基地也在峰会上正式揭牌,华为将进一步联合各界进行开放创新,构建新的一批鲲鹏产业发展载体。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智慧化升级,华为与龙岗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签约打造龙岗区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标杆方案,携手标杆企业助力龙岗区建成创新驱动、应用引领、生态活跃的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先地区。
此外,为了全力支持深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市南山区科创局、深圳市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创新局的支持下,华为发布“云泽计划 深圳行动”,涵盖五大领域:
平台赋能转型计划:通过华为云产业数字化使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鲲鹏源头创新中心、新一代技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和软件开发创新中心,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赋能升级计划:将打造10个行业性/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30+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00+四星级/五星级上云企业、30+软件标杆企业SaaS化转型;
普惠服务易云计划:将通过普惠金融“云闪贷”助力小微企业上云、实现2000万人工智能和软件开发、2800万定向规上企业、5000万创新券支持、500万+中小企业补贴、1000万严选方案支持;
产业生态发展计划:将发展200+本地解决方案生态合作伙伴、100+鲲鹏生态合作伙伴、1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应用人才培养计划:将与10+所高校合作鲲鹏学院、打造人工智能课程、华为精英班/总裁班、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开放数据大赛、创造300+高端就业岗位、培养1000+鲲鹏专业人才。
在史耀宏看来,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共创“全场景智慧深圳”的大潮中,华为希望联合更多的伙伴,共同推进智慧产业发展,为深圳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共赢下一个40年。
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肯定的是,这块蛋糕足够大,但没人能够靠一己之力分得。而华为的优势,也就是华为生态的优势。相信华为会与产业伙伴一起合理划分“产业蛋糕”,共赢共享。
了解更多信息,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