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也叫白平衡,指的是在光源显色性极高的情况下,光照的颜色(冷暖倾向),在很久以前是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光源的显色性是色温存在的基础,没有显色性,也无法谈色温。
在摄影中,色温的单位是K(开尔文),并不是衡量实际的温度,而是表示画面的冷暖。
胶片时代,每种胶片只对应一种色温。若想更改,可以使用暗房后期技术,让整卷胶片或者是某张胶片偏黄偏蓝。当然,这是个现在看来极端复杂的过程。
而在数码时代,我们可以随意的更改机身的白平衡,用来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还可以拍摄RAW格式文件,后期更改白平衡,可以精确到个位数。
具体怎么办?将RAW文件载入后期软件,拉白平衡滑块就好了。
无论是机内色温还是后期软件里的色温,都共享同一个逻辑:色温越高,K值越高,画面越暖,颜色越偏红偏黄;色温越低,K值越低,画面越冷,颜色越偏蓝偏青。
其实这个逻辑与客观色温是刚好相反的,所以说,在机内色温和后期软件色温,我们都使用“补偿色温”。如果觉得记不住,只记红字即可。
由于现在照相机的电子系统越来越完善,自动白平衡也越来越先进。尼康甚至可以使用“点白平衡”按照画面中2%的面积进行精确测量,这个功能几乎和PS里的滴管差不多,轻轻松松,告别尼康黄。
而佳能也不示弱,率先采用了白平衡的两种不同算法:白色优先与氛围优先。白色优先会让白色看起来更白,氛围优先会保留整个环境的冷暖光效,小编亲自使用过一下,感觉氛围优先非常智能。这也是数码相机买新不买旧的原因:新机型总有新功能。
怎么使用色温的概念帮助摄影进步?
在彩色摄影中,色温会影响色彩还原,所以没有意外的话,在拍摄JPEG和后期RAW文件时,要做到相对准确的协调色温。
在拍摄JPEG和录制视频时,对色温控制的要求非常严格,当自动色温难以满足要求时,可以使用18%灰卡或者白卡,在实时取景中校对色温。然而这只适合需要高效处理大量素材的情况。举个例子,比如在色光相对固定的影棚里,一天拍几百套淘宝服饰,可以采用灰卡白卡校正的方法,手动固定色温。
摄影爱好者并不需要这样大规模的使用JPEG拍摄照片,随手留RAW文件绝对是好习惯。
所以,在RAW格式文件后期中,寻找色温参照物就很重要。比如画面中出现了一部分白色的非高光区域,就可以按这个区域的白色纯度来确定色温。当然前提是你的显示器颜色相对准确。
在黑白胶片摄影中,色温会影响到画面中部分颜色的对比度。比如黑白摄影经常采用的黄色镜和红色镜,都是为了提升画面中某个部分的对比度。然而黑白胶片摄影现在已经作古,不谈也罢。(当然可以私信小编我们单聊)
如果平时拍摄JPEG需要快速设定色温,可以记忆几组预设值:
正午的太阳天:5800K
太阳天阴暗的室内:4200K-4800K
阴天:4600K-3800K
钨丝灯:3200K
蜡烛:1000K
镝灯:6000K-6800K
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现在已经非常先进,但是在很多旧款机身上,自动白平衡非常鸡肋,并且很容易被大面积的色块干扰。举个例子,使用尼康D300拍摄穿着绿衣服的人的半身像,有很大概率脸色是偏黄的……
所以结论还是那句话,摄影器材买新不买旧,新器材总会提供更可靠的功能。
几个小技巧:
复杂的色温场合,使用自动色温有风险,但是拍摄RAW绝对是万全之选。
如果进行会议拍摄和新闻采访,内存卡对连拍有限制,那么可以试试sRAW格式,文件小一半多,但是保留的RAW的画质与色温可调性。就发个新闻也不是非得出跨页照的那种画质,这个时候就效率第一吧。
(兰拓按:不建议尼康用户使用sRAW,具体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sRAW的秘密:想说爱你不容易)
大家看到了文中分JPEG直出与RAW格式后期,因为毕竟这个世界上有人一直在做JPEG直出,当然真正聪明的摄影爱好者,很久以前就开始拍RAW然后手动调整色温了。
单一色光没色温,因为显色性是0。
其实后期对色温的调整也是色彩还原的一部分,不过这就是以后要讲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