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TCP/IP

TCP/IP 基础知识

分组技术


可以让多个用户共享一条线路

tcp/ip 代表什么


  • 利用 IP 进行通信时所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
    • RFC 协议的说明,STD 管理 RFC

互联网结构

互联网由很多较小范围的网络组成,每个小网由 骨干网末端网 组成

TCP/IP 协议分层模型

  • 物理层 将二进制的0和1和电压高低,光的闪灭和电波的强弱信号进行转换

  • 链路层 代表驱动

  • 网络层

    • 使用 IP 协议,IP 协议基于 IP 转发分包数据
    • IP 协议是个不可靠协议,不会重发
    • IP 协议发送失败会使用ICMP 协议通知失败
    • ARP 解析 IP 中的 MAC 地址,MAC 地址由网卡出厂提供
    • IP 还隐含链路层的功能,不管双方底层的链路层是啥,都能通信
  • 传输层

    • 通用的 TCP 和 UDP 协议
      • TCP 协议面向有连接,能正确处理丢包,传输顺序错乱的问题,但是为了建立与断开连接,需要至少7次的发包收包,资源浪费
      • UDP 面向无连接,不管对方有没有收到,如果要得到通知,需要通过应用层
  • 会话层 以上分层

    • TCP/IP 分层中,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集中在一起
    • 网络管理通过 SNMP 协议

TCP/IP 分层模型与通信示例

  • 发包过程

    表示层转码,会话层决定何时建立连接,传输层负责建立连接,断开连接和发送数据,保证数据能顺利发送至对端。TCP 协议(传输层)在数据前附加一个首部,这个首部除了包含发送端和接收端地址以外,还包含序号,检验和(判断数据是否被破坏)。IP (网络层)模块将 TCP 传来的首部和数据当数据。加首部,这个首部中包含地址和上一层的协议。链路层除了添加首部,还会添加 FCS 到包尾.

  • 收包过程

    链路层判断 MAC 地址,判断IP 协议。网络层做的事情差不多,在这里,对于有路由器的情况下,借助路由控制表,在找到应该送达的主句或路由器以后再转发数据。传输层检验数据是否被损坏,检验数据是否按照顺序发送,然后再做相同的事情.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的作用


  • 链路层将数据集合为一个帧的块,然后进行传输
  • 只提供导线一端到另一端的传输

MAC 地址


  • Mac 地址长48比特,被烧入到网卡 ROM 中,不会重复

交换机


  • 交换机自学然后生成一张 Mac 表,具体原理为:

交换机4个端口连接着终端,A 终端与端口1连接,发送 frame 后交换机得知端口1和 A 终端的关系,然后转发到其他三端,转发完成后得知端口2与主机 B 想对应,记录到表中。以后主机 A 与主机 B 的通信就通过端口1和端口2进行

帧 frame


帧是“一个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由一个数据链路层首部和其携带的分组所组成”。譬如说以太网帧,PPP 帧.

以太网帧结构


网络 TCP/IP_第1张图片

  • 一个帧以 7个字节的前导码1个字节的帧 开始符作为帧的开始
  • 抱头包含源和目标的 Mac 地址和表明上一层网络协议的类型
  • 接下来是数据
  • 后面是帧验证序列,以验证帧是否损坏
  • 最后有一个 帧间距 ,两个帧发送间要再发送至少12字节的空闲线路状态码

IP 协议

网络层作用


  • 跨越多种数据链路传输数据包
  • 提供路由和寻址功能

IP 地址


  • 每块网卡需配置 至少一个 IP 地址

  • IP 地址由32位正整数组成,为二进制,但是为了人类更好的阅读,将他每8位分为一组,共4组

  • IP 地址由 网络主机 两标识组成

    • 网络标识在数据链路的每个段配置不同的值,必须保证相互连接的端的地址不重复
    • 主机标识不允许在同一网段内重复
  • IP 地址分为 四个级别,分别为 A, B, C, D

    • A类地址是首位为 0 开头,前八位是网络标识, 0.0.0.0 ~ 127.0.0.0属于 A 类
    • B 类地址是前两位由 10 组成,前16位是网络标识,128.0.0.0 ~ 191.255.0.0 属于 B 类
    • C 类地址前三位是 110, 前24位是网络标识,192.0.0.0 ~ 239.255.255.0 属于 B 类
    • D 类前四位是 1110,32位全是网络标识,224.0.0.0 ~ 239.255.255.255属于 D 类
  • 但是以上的分类已经不用,改为使用子网掩码定位网络标识长度

    • 子网标识同一个网关,255.255.255.0和255.255.255.1是同一个子网
    • 子网掩码也是32位组成
    • 掩码中有几个1就代码几位网络标识,其他为主机标识
    • 假如掩码前24位为1,就代表前24位都为网络标识,用 IP 地址标识就是255.255.255.0,后面的0代表主机标识,理论上有256台主机可连接

路由控制


  • 仅有 IP 地址还不足以将数据包发送到对端,还需指明路由器或主机 。保存这种信息的就是路由控制表。
  • 路由控制表中记录着地址与下一步要发送至路由器的地址。在发送 IP 包时,先确定 IP 包首部目标地址,然后 在表中找到与该地址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记录,根据记录将 IP 包转发给相应的下一个路由器。

IPv6


  • 地址长度为128位
  • 解决了很多 IPv4的问题
    • IP 地址扩大(目前 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由 NAT解决,NAT 是一种在 IP 数据包通过路由器或防火墙时重写源 IP 地址或目标地址的技术。这种技术被用于多台主机使用单个公有 IP 访问互联网的私有网络中。)
    • 包首部长度固定40字节,路由器不在做分片操作,直接在发送端主机分片
    • 不需 DHCP 服务器也能自动分配 IP地址
    • 使用认证和加密功能

TCP 与 UDP

传输层协议


TCP 和 UDP 是传输层的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协议.

  • TCP 是面向有链接的 ,可靠的协议,TCP 建立连接需要三次握手 ,断开连接需要四次握手 .因为效率比不上 UDP 协议.但是 TCP 协议具有重发包,顺序控制等的机制

  • UDP 是面向无连接 的协议,不提供复杂的控制机制。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辨应用层协议 。多用于视频音频通讯。

传输层的作用是指出具体该把数据包发给哪个应用,通过端口来分辨应用

端口号


同一个端口不会同时出现 ,传输层通过辨认端口号来确认应用。但是只靠端口号识别通信是不够的。需要 采取五个信息来识别一个通信 ,分别是 源 IP 地址目标 IP 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两个包中只要任何一个信息不同就不是同一个通信

TCP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主机 A 相与主机 B 建立连接,主机 A 会 首先发送一个 SYN 包 给主机 B。主机 B 会返回 确认应答 ACK 或者否定应答 NACK 。如果这时主机 A 长时间没有收到主机 B 的应答,主机 A 会重发 SYN 包给主机 B,实现了重发数据包的功能。当主机 B 发送 ACK 给主机 A 后,主机 A 也会发送一个 ACK 包 给主机 B,这时建立连接。

  • TCP有顺序控制的功能,通过一个序列号来确认发送的数据。在发送 SYN 包前,假设主机 A 的初始序列号为1000,以该序号依次往下进行数据编号,然后告诉主机 B 初始序列,同时主机 B 会对 A 的序列号进行确认,假如主机 B 返回一个2000的序列号,则代表字节编号为1000 — 1999,表明主机 B 收到1000字节。

为什么不是两次握手 ?
  • 两次握手就建立连接,假如主机 A 发送的 SYN 因网络问题迟迟没有到达主机 B ,这时候会重发另一个 SYN 包给 B,当 A 接受到 B 的 ACK 包时建立连接。这时如果第一个 SYN 到达 B 时,主机 B 会认为主机 A 希望再次建立连接,会返回一个 ACK 包给 A。当 A 收到 ACK 时会抛弃掉这个包,因为 A 并不想建立连接,这时主机 B 认为连接已经建立,会一直等待主机 A 发送数据,这样会导致主机 B 的 性能损耗

四次握手断开连接

  • 主机 A 发送 FIN(请求切断连接),主机 B 收到后 回复 ACK 和 FIN 包,主机 A 收到主机 B 的 FIN 和 ACK 后发送 ACK 包.

TCP首部

网络 TCP/IP_第2张图片

  • 序列号码

    • 如果含有 SYN,则此为最初序列号
    • 如果没有 SYN,则此为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列号
  • 确认号码,期望收到的数据的开始序列号。

  • 检验和,对整个 TCP 报文段,包括头部和数据以16位字进行计算所得,这时一个强制性字段

UDP头部


网络 TCP/IP_第3张图片

  • 报文长度,指定 UDP 报头和数据总共占用的长度。

  • 检验和,用于发现头部信息和数据中的传输错误,该字段在 IPv4中可选, IPv6中强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