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功能原理分析与工作流程

1.基本概念:

=============1.1 IAP

IAP(I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即在应用编程,IAP是用户自己的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对User Flash的部分区域进行烧写,目的是为了在产品发布后可以方便地通过预留的通信口对产品中的固件程序进行更新升级。通常实现IAP功能时,即用户程序运行中作自身的更新操作,需要在设计固件程序时编写两个项目代码,第一个项目程序不执行正常的功能操作,而只是通过某种通信方式(如USB、USART)接收程序或数据,执行对第二部分代码的更新;第二个项目代码才是真正的功能代码.

ISP:在系统编程,一般来说通过串口对程序进行更新. 不需要专门的编程器,如JLINK.

==============1.2 百度百科ISP和IAP的区别:

ISP的实现相对要简单一些,一般通用做法是内部的存储器可以由上位机的软件通过串口来进行改写。对于单片机来讲可以通过SPI或其它的串行接口接收上位机传来的数据并写入存储器中。所以即使我们将芯片焊接在电路板上,只要留出和上位机接口的这个串口,就可以实现芯片内部存储器的改写,而无须再取下芯片。

IAP的实现相对要复杂一些,在实现IAP功能时,单片机内部一定要有两块存储区,一般一块被称为BOOT区,另外一块被称为存储区。单片机上电运行在BOOT区,如果有外部改写程序的条件满足,则对存储区的程序进行改写操作。如果外部改写程序的条件不满足,程序指针跳到存储区,开始执行放在存储区的程序,这样便实现了IAP功能。

 

2.运行流程

通常实现 IAP 功能时,即用户程序运行中作自身的更新操作,需要在设计固件程序时编写两个项目代码,第一个项目程序不执行正常的功能操作,而只是通过某种通信方式(如 USB、 USART)接收程序或数据,执行对第二部分代码的更新;第二个项目代码才是真正的功能代码。 这两部分项目代码都同时烧录在 User Flash 中,当芯片上电后,首先是第一个项目代码开始运行,它作如下操作:

1)检查是否需要对第二部分代码进行更新

2)如果不需要更新则转到 4)

3)执行更新操作

4)跳转到第二部分代码执行

第一部分代码必须通过其它手段,如 JTAG 或 ISP 烧入;

第二部分代码可以使用第一部分代码 IAP 功能烧入,也可以和第一部分代码一起烧入,以后需要程序更新时再通过第一部分 IAP代码更新。

第一个项目代码称之为 Bootloader 程序,第二个项目代码称之为 APP 程序,他们存放在 FLASH 的不同地址范围,一般从最低地址区开始存放 Bootloader,紧跟其后的就是 APP 程序.

 

==============2.1非IAP程序运行流程图

IAP功能原理分析与工作流程_第1张图片

=============2.2 IAP程序运行流程

IAP功能原理分析与工作流程_第2张图片

注意:

1.bootloader和app都包含了各自的中断向量表.

2.app程序需要完成中断向量表偏移的设置.这样当触发中断后,PC指针将根据APP程序设置的偏移对APP程序的中断向量进行寻址.

3.对于序号4,5的理解,当在应用程序中产生中断后,硬件依然将从0x00地址开始,但是由于设置了中断向量表的偏移,硬件根据中断向量表偏移和中断向量表的偏移,计算出APP程序对应的中断处理函数.所以有0x8000004+N(中断向量的偏 移)+M(中断向量表的偏移).

 

下面再写一篇s32k144 CANbootloader的具体工程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