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最佳实践-创建及主从同步

1.Redis创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 修改 linux 相关参数 : 内核参数
- 合理的 redis 服务端配置 100 项配置 : 服务端配置
- 服务器配置 : 为每个 redis 实例预留 1 核以上 cpu, redis 进程 fork 子进程非常消耗 cpu
- 服务器配置 : 预留 30% 以上内存 , 以免 OOM( 内存碎片 + 缓冲区占用额外内存 )
- 使用 cluster 模式 : 便于扩展及高可用
- 重命名危险命令 :KEYS, BGSAVE, CONFIG,FLUSHALL, FLUSHDB,SHUTDOWN….
- 单实例内存不宜过大 : 建议小于 6G, 最大不超过 10G, 内存过大影响持久化 , 主从同步 ,redis 性能
- 持久化策略 : master salve 都开启持久化 , 较少宕机数据丢失风险 , 减少全量同步 , 自动拉起

                       如果master不开启持久化则不能启用自动拉起,以免把slave数据刷空

1.采用cluster模式

2.单节点内存小于10g

3.预留30%内存

4.调整主从同步配置

5.持久化策略

6.增强报警机制

7.低峰期执行slave同步

8.一个一个slave同步

9.使用运维工具

10.扩容策略

2.主从同步问题

1)主节点bgsave如果RDB文件过大,主节点在fork子进程+保存RDB文件时耗时过多,

可能会导致从节点长时间收不到数据而触发超时;此时从节点会重连主节点,然后再次全量复制,再次

超时,再次重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注意Redis单机数据量不要过大,另一方面就是适

当增大repl-timeout值,具体的大小可以根据bgsave耗时来调整。

 

2)在全量复制阶段,主节点会将执行的写命令放到复制缓冲区中,该缓冲区存放的数据包括了以下

几个时间段内主节点执行的写命令:bgsave生成RDB文件、RDB文件由主节点发往从节点、从节点载入

RDB文件中的数据。当主节点数据量较大,或者主从节点之间网络延迟较大时,可能导致该缓冲区的大

小超过了限制,此时主节点会断开与从节点之间的连接;这种情况可能引起全量复制->复制缓冲区溢出

导致连接中断->重连->全量复制->复制缓冲区溢出导致连接中断……的循环,调整client-output-buffer-limit

3.主从同步-配置

1. slaveof
2. masterauth
3.  repl-timeout 60
4. repl-diskless-sync no
5.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6.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
7. repl-disable- tcp - nodelay no

8. repl-ping-slave-period 

9.repl-backlog-size 1mb

10. repl-backlog-ttl 3600

11.min-slaves-to-write 0

12. min-slaves-max-lag 10

13.slave-serve-stale-data yes

14. slave-read-only yes

 

你可能感兴趣的:(redis)